[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微纳混合金属膏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5908.4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0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崔成强;杨冠南;赖海其;张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5/24 | 分类号: | B23K35/24;B23K35/36;B23K35/40;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嘉毅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混合 金属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级微纳混合金属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微纳混合金属膏包括2~5级5nm~100μm尺寸的微纳混合金属颗粒和助焊剂;
其中,所述微纳混合金属颗粒中第n级和第(n+1)级的颗粒尺寸大小比为
所述微纳混合金属颗粒中第1级和第2级的颗粒的重量比为所述微纳混合金属颗粒中第m级和第(m+1)级的颗粒的重量比为
所述微纳混合金属颗粒采用多级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
所述多级化学还原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可溶性铜盐溶于无水乙醇中,分2~5次加入分散剂和还原剂,升温至60~78℃反应完全,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即得;
其中,可溶性铜盐与第1次加入的分散剂的重量比为1:(0.1~3),可溶性铜盐与第2~4次加入的分散剂的重量比为1:(0~3);
可溶性铜盐与第1次加入的还原剂的摩尔量比为(5~20):1,第2次加入的还原剂与第1次加入的还原剂的摩尔量比为第(m+1)次加入的还原剂与第m次加入的还原剂的摩尔量比为
第1次的反应温度为60~75℃,第(n+1)次反应温度比第n次反应温度高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级微纳混合金属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的总添加量不超过可溶性铜盐重量的5倍;所述还原剂的总添加量不超过可溶性铜盐摩尔量的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级微纳混合金属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铜盐为硫酸铜、醋酸铜或氢氧化铜,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咪唑,所述还原剂为抗坏血酸、水合肼、硼氢化钾、硼氢化钠或次亚磷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多级微纳混合金属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混合金属颗粒和助焊剂的重量比为(3~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级微纳混合金属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焊剂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活性剂10~30%、成膜剂10~50%、表面活性剂1~20%和溶剂余量。
6.权利要求5所述多级微纳混合金属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微纳混合金属颗粒和助焊剂,将微纳混合金属颗粒和助焊剂搅拌、超声,混合均匀,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590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