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DNA链置换的竞争神经网络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4480.1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5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宾;李亚;吕卉;张强;魏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2 | 分类号: | G06N3/02;G06N3/063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dna 置换 竞争 神经网络 框架 | ||
一种基于DNA链置换的竞争神经网络框架,属于生物计算领域。首先根据分子逻辑计算AND、NAND和OR逻辑值的输入来设置DNA信号浓度,通过两个神经元分别构建每个逻辑门组成一个小的神经网络,将通过竞争神经网络实现的分子逻辑门进行级联,实现分子逻辑器件XOR和半加法器逻辑电路,并构建三人表决器。将分子逻辑计算与竞争神经网络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基于DNA链置换的竞争神经网络,减少了链的使用,通过调整各个模块DNA链的初始信号浓度,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直观的仿真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计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NA链置换的竞争神经网络框架。
背景技术
DNA是一种生物信息载体,根据沃森-克里克碱基互补配对原理,DNA除了单链形式外,还可以形成双螺旋结构,DNA链置换作为一种无酶自动DNA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的模型来解决各种问题。近年来,DNA链置换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模型被用来解决各种问题,如数字逻辑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神经网络等。
DNA链置换在逻辑电路和神经网络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钱璐璐团队利用双轨逻辑,通过DNA链置换反应,构建了具有反馈功能的Hopfield神经网络,利用四神经元实现了“读心”的游戏;2013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提出利用竞争神经网络实现预测科学家问题,仅仅使用23条DNA链构造成功,这样的方式不仅使DNA电路缩小,模拟赢者通吃效应,也证明了DNA是一种精致的底物;2014年,石晓龙教授等人提出的生物传感器,设计了智能DNA分子系统,该系统由一些特定的DNA神经元串联而成,可以自动执行逻辑计算,包括和、或、异或逻辑门;2018年,Cherry等实现的赢者通吃DNA神经网络,使用Winfree研究的跷跷板DNA门基序,顺利地对测试模式进行分类,证明了基于DNA神经网络的模式可识别9个手写数字,用来识别9种模式;由此看来,DNA链置换实现的神经网络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NA链置换的竞争神经网络框架,以获得更加稳定直观的仿真结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DNA链置换的竞争神经网络框架,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输入的分子逻辑值设定输入DNA信号浓度,随机初始化权重,使神经元进行链置换反应,获取输出链,神经元进行反应的过程如下:
Di×Ma+Gate→Pi+waste (1)
Di×Mb+Gate→Qi+waste (2)
公式(1)为输入的单链Ma与权重门Gate进行链置换反应的过程,公式(2)为输入的单链Mb与权重门Gate进行链置换反应的过程;其中Di为输入的分子逻辑值,当单链Ma或单链Mb存在时,对应的Di为逻辑值“1”,当单链Ma或单链Mb不存在时,对应的Di为逻辑值“0”;waste为生成的废料链;Pi,Qi为生成的输出链;
S2:在利用神经元实现分子逻辑计算AND时,生成的输出链Pi和Qi通过神经元反应进行累加并获取权重之和,神经元反应过程如下:
Pi+Qi→Zj+waste (3)
其中Zj为权重之和;
S3:在神经元反应中加入湮灭链Anni和帮助链Help,实现分子逻辑计算NAND、OR,神经元反应过程如下:
Zj+Anni+Help→waste(4)
限制条件为
S4:构建三人表决器,其准则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44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