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能耗高速飞行方法及其翼环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0258.0 | 申请日: | 202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罗琮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琮贵 |
主分类号: | B64C39/06 | 分类号: | B64C39/06;B64C39/00;B64C35/00;A63H27/01;A63H27/127;A63H27/18;B60F5/02;F03D9/32;B64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 高速 飞行 方法 及其 翼环机 | ||
现有一切传统航空器都无法低能耗高速飞行,现有一切碟状航空器(包括翼环飞碟)如不配置喷气发动机,就只能缓慢飞行。依次偏转翼片虽可产生巨大水平推力,但需要给翼环的每个翼片都配置偏转装置(详见罗琮贵的WO/2019/033691和CN110282133A),不便应用于小型翼环飞碟(尤其是航模玩具)。本发明是使翼环轴向倾斜,从而使翼环本来垂直向上的升力倾斜而分解出一个水平推力,从而在完全不配置喷气发动机、不偏转翼片的前提下实现低能耗、低噪音高速飞行。本发明还能造就兼具航空、浮游和潜航功能的三栖飞碟,并能使高空发电环和对拉飞悬机无需加装竖向翼片就能够实现腰间接缆、迎风自转、水平飞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耗高速飞行方法及其相关翼环机技术领域——翼环飞碟、高空发电环和碟状对拉飞悬机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和技术问题
过去,一切航空器都不可能低能耗地高速飞行,而人类的一切碟状航空器(包括翼环飞碟)如不配置喷气发动机,就只能缓慢飞行,即使配置了喷气发动机,航速也难以超过直升机,根本不可望喷气式固定翼飞机之项背。依次偏转翼片的方法可以获得巨大水平推力,但需要给翼环的每个翼片配置偏转装置(详见罗琮贵的WO/2019/033691和CN110282133A),这对小型翼环飞碟(尤其飞碟航模玩具)就过于复杂和昂贵。如果完全不配置喷气发动机、完全不偏转翼片,那么翼环飞碟如何才能低能耗、低噪音地高速飞行?
最早的高空发电环只能将地面牵引缆系于翼环机下端靠近中轴线之处,只有这样才能迫使翼环机构后仰,从而使翼环环面斜向迎风,实现自转。而水平自转翼环机虽然实现了腰侧系缆,但必须加装竖向翼片,否则翼环无法自转。如果不加装竖向翼片,那么高空发电环如何才能实现腰侧系缆?
现有碟状对拉飞悬机只需改变对拉双方的迎风面积,就能获得东西方向水平推力,但要获得南北方向的驱动力,就需要依次偏转翼片或加装水平动力装置。如果不偏转单个翼片,也不加装水平推力装置,翼环飞碟如何获得南北方向的驱动力?
如下技术方案可以完全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技术方案
一、“一种低能耗高速飞行方法”技术方案:
总体方案:这是使翼环飞碟获得水平推力的方法,也是一种低能耗高速飞行方法。具体方法是:使翼环轴向倾斜,从而使翼环整体升力的指向发生倾斜,从而使升力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水平推力,从而在完全不配置喷气发动机、完全不偏转翼片的前提下实现低能耗、低噪音的高速飞行。本发明可用于航空器,也可用于潜航器(比如碟状潜艇,又如以洋流驱动发电的单体发电环或双体对拉发电环)。
此所谓“翼环轴向倾斜”,也就是翼环整体偏转,而不是翼环内部单个翼片的偏转。此所谓“翼环整体升力”,指该翼环全部翼片所产生的升力的合力。
技术原理:
翼环飞碟的翼环原本中轴线是垂直走向,因此翼环全部翼片所产生的升力形成一个垂直向上的合力F(见于图19)。当翼环中轴线倾斜,合力F的指向必然随之倾斜,因此必然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分力F2,这个分力就是水平推力。
当翼环的轴向倾向于飞碟前进方向,水平方向的分力F2就会指向前方,从而驱使飞碟前进。当翼环的轴向倾向于飞碟的后方,水平方向的分力F2就会指向后方,从而迫使飞碟刹车、倒车,由于翼环飞碟可以空中悬停,因此刹车、倒车不存在任何危险性。当翼环的轴向倾向于飞碟前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水平方向的分力F2就会指向左侧或右侧,从而驱使飞碟左转弯或右转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为经济的低能耗、低噪音的高速飞行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翼环飞碟,使大型翼环飞碟无需配置任何喷气发动机,就能具备近千台大型喷气发动机的水平推力!
比如一个配置有100付安225翼片的飞碟,其理论最大升力为:
100付×640吨/付=6.4(万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琮贵,未经罗琮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0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