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热休克蛋白60的亲和多肽及其筛选方法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8337.1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9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马赫遥;魏敏杰;徐娇;范悦;姜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9/00;C12N15/11;A61K47/64;A61K45/00;A61P35/00;A61K51/08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力伏 |
地址: | 110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休克 蛋白 60 亲和 多肽 及其 筛选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热休克蛋白60的亲和多肽及其筛选方法与用途,所述多肽如以下通式所示:CX1X2X3X4SX5X6C。其可以特异性靶向HSP60,尤其是基于HSP60在大多数肿瘤中高表达的特点,进而为高效靶向识别肿瘤组织,预测和提高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筛选HSP60靶向结合多肽的方法,特点为选高通量,效率高,筛选出的亲和多肽,分子量小、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本发明还涉及了该多肽作为多肽分子探针、多肽制剂、肿瘤导向多肽或显影剂的药物组合及其用途。本发明所述多肽能对HSP60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对肿瘤细胞选择性强,应用广泛且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靶向热休克蛋白60的亲和多肽(HSP60)及其筛选方法与用途,其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敏感性及对肿瘤细胞特异靶向性,可制备药物或显影剂,应用于肿瘤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全球公认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估计,未来全球癌症发病人数将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死亡病例将达到1200万。我国癌症呈现明显的高发态势,且癌症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这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随着分子机制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人类发现癌症和基因密切相关。在分子水平上,靶向作用于突变的癌基因,能精准杀伤癌细胞,于是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与靶向治疗应运而生。虽然放化疗和靶向治疗都是全身治疗,但是传统的抗肿瘤化疗药物靶向性差,选择性低,有较大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对正常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研究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癌症治疗已经从传统疗法转向分子靶向治疗,治疗的特异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将极大的提高,而毒副反应则相对于传统药物较低。
靶向治疗是通过定向阻断癌细胞的增殖转导信号,破坏了癌细胞的代谢,阻止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作用于靶点,减少或消除了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不能耐受化疗或不愿意接受化疗的患者,靶向治疗是首选的方法。靶向给药系统可将药物选择性富集于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中。由于抗体药物分子量大,较难渗入到实体瘤组织中且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因此限制了抗体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而多肽类药物以其分子量小、靶向性高、成药性强、活性好、低免疫原性和毒性、易于装载等优势在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关注;且多肽在体内不易蓄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少,与体内受体的亲和力好。环七肽由于有二硫键的存在,构象更加稳定,在体内不易被降解,可以应用于肿瘤靶向肽的筛选。
热休克蛋白60(HSP60)是线粒体中主要的ATP依赖性伴侣蛋白,属于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哺乳动物中,是细胞在应激条件(如热刺激,高温,高压,低氧)下合成的一类蛋白质。HSP60是由低聚物形成的双环结构,每一个亚基包含3个结构域:顶端域、赤道域、中间域。每七个亚基构成一个环状,双环结构的中央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腔隙,将未折叠的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绑定。其主要功能有参与热激反应;帮助多肽折叠;促进细胞凋亡,也可促进细胞的存活等。近些年来研究发现HSP60在胶质母细胞瘤、前列腺癌、大肠癌,胰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中表达异常,因此开发靶向作用于HSP60的肿瘤靶向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开发新型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热休克蛋白60的亲和多肽,其特点在于特异性亲和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60(HSP60),从而选择性地结合肿瘤细胞,特别是这种多肽的筛选方法及上述多肽或其衍生产品在制备靶向HSP60抗肿瘤药物或显像制剂中的用途。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未经中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8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