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壳管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7300.2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5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铜;何建军;种可可;魏汉兵;徐磊;尹杰;罗港;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1/30 | 分类号: | B23K11/30;B23P15/00;B25B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宋红宾 |
地址: | 61003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壳管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包壳管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包壳管电极,包括电极座(3)、包壳管(9)、环形的软铜带(6)、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一对绝缘导向槽(5);
所述的左电极块(7)与软铜带(6)相连,左电极块(7)通过左侧绝缘支撑(2)与左侧电极闭合气缸(1)连接;
所述的右电极块(8)与软铜带(6)相连,右电极块(8)通过右侧绝缘支撑(12)与右侧电极闭合气缸(11)连接;
一对绝缘导向槽(5)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导向销(10),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两端分别位于一对绝缘导向槽(5)内,并在绝缘导向槽(5)中滑动;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通过导向销(10)与一对绝缘导向槽(5)实现精密对中并形成完整闭合;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相对的一侧面为闭合面,闭合面分别设有半环;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闭合面合拢后形成一个完整环;所述的包壳管(9)位于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的半环之间;
绝缘导向槽(5)与导电块(4)连接;导电块(4)一端与电极座(3)连接,另外一端与软铜带(6)连接;
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两个电极块即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先利用加工中心进行粗加工,闭合面精加工,然后两个电极块做销孔并与导向销(10)装配,让两个电极块合并在一起,整体用加工中心一次性完成成品加工,保证电极块的半环形成的环的同轴度;
(2)、装配使用辅助模具,将足长的软铜带(6)缠绕在辅助模具上;
所述的辅助模具包括两个模具芯(15)和模具座(14)、模具外挡块(13),两个模具芯(15)组合安装在模具座(14)上,外形与软铜带(6)形状一致,模具外挡块(13)上设有预留孔;
装配时,将两个模具芯(15)安装在模具座(14)上,然后将软铜带(6)紧紧地缠绕在模具芯(15)上,缠绕到固定圈数后,将模具外挡块(13)固定在模具座(14)上,再利用钻孔工具通过模具外挡块(13)中间的预留孔将软铜带(6)的安装孔加工完成;
(3)、将电极座(3)、包壳管(9)、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导电块(4)、一对绝缘导向槽(5)、导向销(10)安装形成电极组件,然后将辅助模具与电极组件对扣,将软铜带(6)滑入电极组件一侧,再将软铜带(6)与导电块(4)固定,软铜带(6)与左电极块(7)、右电极块(8)、左侧绝缘支撑(2)、右侧绝缘支撑(12)固定,固定完成后将辅助模具撤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壳管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铜带(6)由多片铜箔叠加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73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