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矿井下人员跟踪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4195.2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7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萍;李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246 | 分类号: | G06T7/246;G06T5/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 视觉 矿井 人员 跟踪 算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矿井下人员跟踪算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视频图像处理,能够快速完成在矿难发生时井下人员的检测,方便救援。实时性高,鲁棒性好,精度高,成本低。能够有效克服矿井下的照度低,光照不均匀,手电筒光照的干扰,目标和背景高度相似等显示困难,对矿井下人员进行有效的检测与跟踪,不仅能在事故发生后提供准确的人员位置信息,积极快速的开展营救,而且在平时的生产中也能实时的掌握人员分布情况,安排和调度工作,提高煤炭生产的管理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井下人员检测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井下人员跟踪算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致力于提高定位的精度,降低定位复杂度,降低 系统能耗、成本,提高系统的推广性,目前比较常见的算法基于测距类型的算法有:接收信 号强度值(RSSI)算法、到达时间(TOA)、到达时间差(TDOA)和到达(AOA)四种定位算法。
由于煤炭开采以井下开采为主要模式,使得矿工成为一种高危职业,限于国内煤炭生产的现状,对井下人员的监控还不完善,特别是在矿难发生时,由于对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掌握不够准确,定位技术低、定位不准确,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法获知矿工的具体位置,就无法施展最有效的营救方案,由此耽误救援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建立一个实时的、有效的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不仅能在事故发生后提供准确的人员位置信息,积极快速的开展营救,而且在平时的生产中也能实时的掌握人员分布情况,安排和调度工作,提高煤炭生产的管理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井下人员检测方法,在发生矿难时,检测矿井下的人员情况,方便救援。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井下人员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图像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完成图像增强:矿井下照度很低,利用Retinex算法完成图像增强,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2)预测框的生成与筛选
将图像分成7×7的均等栅格,生成每个栅格生成两个预测框,用NMS算法进行预测框的筛选;
(3)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主要是完成在矿难发生时的人员检测,提取当前帧视频,对其进行预处理,利用YOLO算法完成人员检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井下人员检测方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视频图像处理,能够精确完成矿井下人员的检测及跟踪,实时性高,鲁棒性好,有效克服矿井下视频照度低、不清晰、光照不均匀、手电筒光照的干扰,目标和背景高度相似等显示困难,自动识别矿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在发生矿难时,提高救援可行性,降低救援难度,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矿井下人员检测算法框图。
图2为FMR算法路径示意图。
图3为网络训练预测框准确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在以下的描述中,当已知功能和设计的详细描述也许会淡化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时,这些描述在这里将被忽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矿井下人员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预测框的生成与筛选和目标检测。
(1)图像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4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泥沙含量现场测量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消除干扰自激的自适应数字对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