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浮列车的测速定位方法、系统以及磁浮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0643.1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宋丽伟;佟来生;罗华军;李林;邓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曾利平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测速 定位 方法 系统 以及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浮列车的测速定位方法、系统以及磁浮列车,涉及磁浮列车控制技术。所述测速定位方法,在正常的情况下,车上设备采信第一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地面牵引控制系统采信第二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由于第一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直接传输给车上设备的同时,第二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直接传输给地面牵引控制系统,无传输延时,使车上设备和地面牵引控制系统同步接收到列车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大大降低了通讯周期和速度与位置信息的传输延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第一测速系统和第二测速系统既能够独立运行,又能通过通信总线实现信息交互,从而实现了两种测速系统的协同工作,以及列车首尾切换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浮列车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磁浮列车的测速定位方法、系统以及磁浮列车。
背景技术
常导高/中速磁浮列车的定位测速技术是牵引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列车的速度反馈控制、超速防护、移动闭塞和定点停车等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准确可靠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目前,高/中速磁浮列车采用长定子同步直线电机实现牵引,采用包括相对位置传感器和绝对位置传感器的测速定位系统进行速度和位置测量,速度和位置信息传输给车上设备的同时,通过运行控制无线传输系统,将列车的速度和位置信息传输给地面牵引控制系统,在速度和位置信息的传输期间存在通讯周期和信息传输延时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如何提高磁浮列车测速定位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简便快捷地检测磁浮列车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解决车地传输延时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浮列车的测速定位方法、系统以及磁浮列车,以解决车地传输延时导致的系统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磁浮列车的测速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第一测速系统和第二测速系统的生命信号,判断第一测速系统和第二测速系统的生命信号是否正常,如果均正常,则转入步骤2,否则采用第一测速系统和第二测速系统的上一组速度和位置信息,转入步骤3;
步骤2:获取第一测速系统和第二测速系统测量得到的速度和位置信息;
步骤3:将第一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第二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进行耦合处理,得到车上设备和地面牵引控制系统采信的列车的速度和位置信息,车上设备和地面牵引控制系统同步接收到各自采信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并实现列车的运行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测速定位方法,在列车的首尾两头车均采用了两种独立的测速系统:第一测速系统和第二测速系统,在正常的情况下,车上设备采信第一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地面牵引控制系统采信第二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由于第一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在列车上获得,通过数据线直接传输给车上设备,无传输延时(如果第一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传输给地面牵引控制系统,则需要通过无线电系统,此时地面牵引控制系统接收到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存在传输延时,且通讯周期增加),第二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在地面获得,直接传输给地面牵引控制系统,无传输延时,从而使车上设备和地面牵引控制系统同步接收到的速度和位置信息不存在传输延时,克服了现有磁浮列车需要经无线电系统将速度和位置信号传输给地面牵引控制系统的弊端,大幅度地降低了通讯周期和信息的传输延迟,提高了系统控制的可靠性;第一测速系统和第二测速系统既能够独立运行,又能通过通信总线实现信息交互,从而实现了两种测速系统的协同工作,以及列车首尾切换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的具体操作为:
步骤3.1:比较第一测速系统和第二测速系统的速度信息,得到第一测速系统和第二测速系统速度信息的差值;
步骤3.2:判断步骤3.1中速度信息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如果是,则车上设备采信第一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地面牵引控制系统采信第二测速系统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否则,转入步骤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0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