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用烧结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吸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79920.8 | 申请日: | 2019-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3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清野诚;矢野英之;加藤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味之素株式会社;日本辉尔康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01J20/28 | 分类号: | B01J20/28;A61L9/014;B01D53/38;B01D53/50;B01D53/56;B01D53/70;B01D53/82;B01J20/12;B01J20/18;B01J20/20;B01J20/30;C02F1/28;C02F1/4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卢曼;杨戬 |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烧结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装置 | ||
1.一种吸附用烧结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粉末吸附材料、和
形成有三维网状空隙的树脂结构体,
粉末吸附材料包含:
游离吸附材料,其以可游动的方式容纳在树脂结构体间的空隙中;和
固定吸附材料,其固着于树脂结构体的表面和/或其至少一部分埋设于树脂结构体的内部,
粉末吸附材料是选自粉末活性炭、粉末活性白土及沸石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用烧结体,其中,粉末吸附材料的平均直径小于1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用烧结体,其中,含有25~65质量%的粉末吸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用烧结体,其中,树脂结构体的树脂原料是选自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偏氟乙烯(PVDF)及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热塑性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用烧结体,其中,热塑性树脂的粒径为10~2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用烧结体,其中,多个游离吸附材料以可游动的方式容纳在至少一部分空隙中,相邻的多个游离吸附材料彼此未固着、并且在至少一部分空隙的游离吸附材料间形成流体的流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用烧结体,其中,粉末吸附材料是具有尖形部分的粉末活性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用烧结体,其中,用于吸附流体中的被处理物质。
9.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一层或多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用烧结体装填在容器中而成。
10.一种吸附用烧结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将选自粉末活性炭、粉末活性白土及沸石中的至少一种的粉末吸附材料与热塑性树脂混合,形成吸附材料混合物的工序;
在高于热塑性树脂的软化点且低于粉末吸附材料原料的熔点的温度下加热吸附材料混合物的工序;和
将多个热塑性树脂熔接并冷却固化,形成树脂结构体的工序,所述树脂结构体中,形成有三维网状空隙、且游离吸附材料以可游动的方式容纳在空隙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粉末吸附材料的平均直径小于15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吸附材料混合物中的粉末吸附材料的含有率为25~65质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热塑性树脂是选自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偏氟乙烯(PVDF)及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热塑性树脂的粒径为10~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味之素株式会社;日本辉尔康株式会社,未经味之素株式会社;日本辉尔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99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睡眠环境并唤醒睡眠者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包装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