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杠杆臂上的靶通过感应来检测锁定机动车门的意图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0118.6 | 申请日: | 201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3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A·丰塔内;A·卡斯坦代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1/76 | 分类号: | E05B81/76;E05B81/78;G07C9/00;H03K17/9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邓雪萌;王丽辉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杠杆 通过 感应 检测 锁定 机动 车门 意图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解锁机动车辆的开启元件(1)的意图的检测装置,壳体(4)包含支撑元件(12),支撑元件(12)具有与把手(2)接触的接触区域(11)并且与非磁性金属靶(6)相关联,所述装置包括印刷电路板(9)、电压源和至少一个发射器初级线圈(7)。支撑元件(12)形成细长的杠杆臂,所述靶(6)布置在杠杆臂的自由纵向端处,该杠杆臂的另一个纵向端固定到壳体(4)上的锚固点(14),该杠杆臂在来自使用者在开启元件的把手(2)或框架上的压力的作用下朝着所述初级线圈(7)是柔性的,该压力被传递到所述接触区域(11),所述接触区域(11)距离所述靶(6)超过所述支撑元件(12)的总长度的一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使用者锁定或解锁机动车辆的开启元件的意图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利用至少一个发射器初级线圈的感应来发挥功能。
背景技术
该检测装置旨在集成到开启元件的把手或框架中,并且包括壳体,壳体包含沿预定轴线弹性可变形元件,弹性可变形元件包括与把手内部接触的接触区域,该接触区域面对用于在把手的外部轮廓上与使用者的手接触的接触区域。
该装置包括印刷电路板、电压源和至少一个发射器初级线圈,可变形元件与具有平坦表面的非磁性金属靶相关联,在由使用者的手施加在把手上的压力下,发生沿预定轴线移动的靶的位置变化。
如今,车辆门把手配备有用于检测使用者存在的装置。对使用者存在的检测,加上对该使用者携带的用于远程访问控制的“免提”电子遥控钥匙的识别,允许远程锁定和解锁车辆的开启元件。因此,当携带由车辆识别的相应电子遥控钥匙的使用者想要解锁车辆时,他接近把手或触摸车辆门把手,然后车辆的开启元件自动解锁。
通过接近或按压车辆开启元件的把手的被称为“解锁区域”的精确位置,车辆的开启元件或所有开启元件被解锁,而无需使用者的任何其他动作。相反,当仍然携带由车辆识别的必要的遥控钥匙的使用者想要锁定他的车辆时,他关闭车门,并且接近或瞬时按压把手的另一个精确位置,称为“锁定区域”。这种动作可以自动锁定车辆的开启元件。
这些存在检测装置通常包括两个电容传感器,其形式为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并集成到门把手中的两个电极,每个都处于精确的锁定或解锁区域。通常,每个区域有一个专用电极,也就是说,一个电极专用于检测锁定区域中使用者的手的接近和/或接触,一个电极专用于检测解锁区域中使用者的手的接近和/或接触。
存在检测装置还包括通常为低频的射频天线。检测装置连接到控制单元中的车辆的电子计算机,并向其发送存在检测信号。车辆的电子计算机已经预先将使用者识别为被授权进入该车辆,或者替代地,在接收到该存在检测信号之后,它执行该识别。为此,它通过射频天线向使用者携带的遥控钥匙发送识别请求。
作为响应,该遥控钥匙通过射频波将其识别码发送到车辆的电子计算机。如果电子计算机将识别码识别为授权进入车辆的识别码,它将触发一个或所有开启元件的锁定/解锁。相反地,如果电子计算机没有接收到任何识别码,或者如果接收到的识别码是错误的,则不执行锁定或解锁。
因此,这种车辆配备有开启元件的把手,该把手包括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本身包括通常为低频的射频天线,以及连接到微控制器的两个电极,微控制器集成到印刷电路板中并被提供电压。
然而,现有技术的这种检测装置具有主要缺点。具体而言,电容传感器对使用者接近的检测是不可靠的,并且会产生错误的检测。
特别地,在一些环境条件下,当环境空气潮湿或道路上有盐时,在检测区域和车辆的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容耦合,从而防止使用电容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的存在。
此外,门把手上的雨滴或雪花增加了由电容传感器测量的电容值,从而触发错误检测。
最后,电容传感器的检测与涂有金属漆或包含镀铬表面的把手不兼容,把手中金属的存在与检测区域产生耦合,并抑制对使用者存在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纬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01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