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离合器的离合器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30452.5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4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延斯·鲍曼;丹尼尔·克诺伊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3/14 | 分类号: | F16D23/14;F16C33/8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杨靖;韩毅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离合器 轴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轴承(10),它带有内环(12)和外环(16),在所述二者之间布置着滚动体(24)。所述内环具有径向朝内对准的内环法兰(34),其分配有套筒状的卡环(36)。所述内环在其另一轴向末端上具有末端片段(38),其上面固定着预压弹簧固定环(40)。所述外环具有轴向末端片段(46),其径向布置在所述内环的末端片段(38)的上方,并且在所述末端片段(46)的径向内表面(44)上固定着环状的密封元件(50),其密封唇(52)径向朝内伸出并且紧靠在所述内环末端片段(38)的径向外表面(56)上。规定:所述密封元件(50)具有加强元件(60),其带有轴向侧边(62)和径向侧边(64),其中,在所述密封元件径向侧边(64)径向内部的末端片段(66)与所述内环(12)轴向末端片段(38)的端面(68)之间存在一条轴向间隙(A),在所述径向侧边(64)径向内部的末端片段(66)与所述预压弹簧固定环(40)的轴向朝内对准的凸起(80)之间存在一条径向间隙(R),并且所述径向侧边(64)径向内部的末端片段(66)与所述内环轴向末端片段(38)的端面(68)径向朝内至少部分搭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离合器的离合器轴承,它带有内环和同轴包围所述离合器轴承纵向中心轴以及所述内环的外环,以及带有在内环导轨和外环导轨上滚动的球状滚动体,其中,所述内环具有径向朝内对准的内环法兰,其分配有套筒状的卡环,所述卡环与用于接合和分离离合器的操作装置共同发挥作用,其中,所述内环在其另一轴向末端上具有同轴对准的末端片段,其上面固定着预压弹簧固定环,其中,所述外环具有轴向末端片段,其径向布置在所述内环同轴对准的末端片段上方,并且在所述外环轴向末端片段的径向内表面上固定着环状的密封元件,其密封唇径向朝内伸出并且紧靠在所述内环轴向末端片段的径向外表面上。
背景技术
在配备手动变速器或自动机械变速器的机动车中,机械的片式摩擦离合器用于临时中断内燃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力线。例如为了根据机动车变化的行驶状态借助变速换档来调整变速器的传动比,需要所述的力线中断。为了操作机械离合器,广泛使用了离合器轴承,它布置在机械离合器与离合器执行器之间。此类离合器轴承可以直接借助踏板或者间接借助液压或气动的执行器进行操作。
某些离合器轴承具有防丢失机构,以便在储藏、运输和/或安装离合器轴承时防止其相互散开。在此不利的是,防丢失设计的实现需要额外的结构组件。另外已知的是,离合器轴承的内环和外环设有微小的、作为防丢失设计的导轨加高。但此类导轨加高的制造需要相对高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介绍一种制造简单并且在安装状态下能够防止相互散开的离合器轴承,其不需要额外的结构组件。
因此,本发明的出发点是一种用于机动车离合器的离合器轴承,它带有内环和同轴包围所述离合器轴承纵向中心轴以及所述内环的外环,以及带有在内环导轨和外环导轨上滚动的球状滚动体,其中,所述内环具有径向朝内对准的内环法兰,其分配有套筒状的卡环,所述卡环与用于接合和分离离合器的操作装置共同发挥作用,其中,所述内环在其另一轴向末端上具有同轴对准的末端片段,其上面固定着预压弹簧固定环,其中,所述外环具有轴向末端片段,其径向布置在所述内环同轴对准的末端片段上方,并且在所述外环轴向末端片段的径向内表面上固定着环状的密封元件,其密封唇径向朝内伸出并且紧靠在所述内环轴向末端片段的径向外表面上。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规定:密封元件具有型材状的加强元件,其带有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的轴向侧边以及带有相对于纵向中心轴径向定向的径向侧边,其中,在密封元件径向侧边径向内部的自由末端片段与内环轴向末端片段的端面之间存在一条轴向间隙,其中,在密封元件径向侧边径向内部的自由末端片段与预压弹簧固定环的轴向朝内对准的套筒状凸起之间存在一条径向间隙,并且其中,密封元件径向侧边径向内部的自由末端片段与内环轴向末端片段的端面径向朝内至少部分搭接,以便在内环与外环之间确保轴向的防丢失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304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化硅外延衬底和制造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 下一篇:隔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