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2275873.4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9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海盛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5/06 | 分类号: | E04G2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建筑 组合 顶撑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的中心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中,该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不仅可以利用单独使用,对建筑材料进行支撑,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组合,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顶撑式支撑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
背景技术
模板支撑体系由顶板模板支撑组合结构、框架柱模板支撑组合结构、剪力墙模板支撑组合结构三个系列组成,三套系统组合灵活,结构严密,可按照客户各工程的不同要求进行设计配置,节能、节材、节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等优势,以钢代木循环使用300余次,每㎡节约成本70余元,强度大,混凝土浇注质量好,保证墙的垂直度、平整度,无需二次抹灰就能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彻底解决了常规模板支护体系困扰我国建筑行业多年的诸多难题,落实了真正的节能减排,新型建筑施工组件式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效果可完全媲美大型钢模板的质量效果,其通过各种锁具的任意组合,将所有的模板牢牢加固成一个整体,拆除模板后,墙面完全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完全可以避免墙面后期装修阶段的抹灰工序,不仅节省了材料,也大大减少了人工费用的支出。
建筑用顶撑式支撑架是施工中常用的装置,主要是用来为施工人员或建材提供支撑,但目前现有的大多数建筑用顶撑式支撑架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多数支撑架均为整体结构,体积较大,功能单一,使用和移动均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建筑用组合顶撑式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的中心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外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多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安装有顶部支撑板,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杆,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底部的中心均设置有伸缩杆,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外壁的一侧均安装有与伸缩杆相对应的第二固定螺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多个所述固定杆远离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滑块相对应的滑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外壁一侧的顶部均安装有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对应的第一固定螺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个所述伸缩杆底部的中心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支脚,且多个所述防滑支脚的底部均开设有防滑齿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个所述转动连接杆与两个第一支撑柱和两个第二支撑柱之间均安装有连接合页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个所述安装块均是通过多个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海盛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海盛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758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