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隔水管探伤的水下混合自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8663.1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07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孙博;窦松江;宋舜尧;张东星;景海权;杜艳蕾;张晓萌;朱雨泽;冯泽;陶泳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油(天津)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G8/22;B63B3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岩跃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9 | 代理人: | 王玉鹏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管 探伤 水下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隔水管探伤的水下混合自驱装置,包括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发电系统,驱动系统包括与隔水管平行布置的引轨,沿引轨上滑动连接有水下检测总成,主控电路上分别设有无线模块、检测模块、混驱模块和总控模块,混驱模块控制螺旋推进器和抽吸泵的运行,并控制机械伸缩臂的伸缩,检测模块对隔水管的性能进行检测,无线模块收发控制信号,总控模块根据控制信号自动调控检测模块和混驱模块的运行;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供电接口朝水下检测总成布置。本实用新型,造价相对较低,以海洋钻井平台为载体,采用混合驱动的方式对隔水管水面以下部分检测,能源利用率高,连续作业能力更强,更适合目前海上无人化作业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油气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隔水管探伤的水下混合自驱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平台是进行海上油气作业的主要设备,由于作业环境特殊,海上平台会受到风速、波浪以及洋流的侵蚀,因此安全风险性较高,并且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未来海上石油钻采将向更大、更深的水域发展,这为海上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海洋石油装备中,隔水管是比较重要的海上钻采设备,它是连接海底防喷器设备和海上钻探装置的钢管,由伸缩节、隔水管主管、挠性接头和底部隔水管总成等设备组成,主要作用是隔绝海水,导入钻具和套管,以及构成泥浆循环的通道等等。
隔水管分为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两个部分,既要受海流、海浪、浮力、水压、平台移动、自身重量的作用,又要受到内部钻井液压力、钻杆摩擦、张紧拉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隔水管对原材料性能、焊接质量、防腐、密封、疲劳强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通常需要对隔水管的各项性能进行定期检查。
尤其对隔水管水面以下至海底的部分检测更为困难,以适应水深达1500米的隔水管为例,其承载拉力可达千吨级,如果出现一个极细小的裂缝,就会威胁整个钻井平台的安全。
然而受环境影响,隔水管水面以下至海底的部分检测起来较为复杂,目前对隔水管主要是依靠水下遥控机器人进行检测,这种作业成本十分高昂,尤其是现有机器人结构繁琐,一般造价不低,并且由于设备沉重,动力和能耗较高,需要经常补充燃料或者充电提供动力,维护检修的成本也较高。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结构更为轻巧,连续作业能力更强,维护和能耗费用更低的隔水管水下自动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钻井平台隔水管水下部分检测设备成本较高,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隔水管探伤的水下混合自驱装置,依次包括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发电系统,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与钻井平台的隔水管平行间隔固定布置的引轨,所述引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钻井平台和海底防喷器,沿所述引轨上滑动连接有水下检测总成,所述水下检测总成包括密封舱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密封舱体的两端的螺旋推进器,两个所述螺旋推进器分别驱动所述水下检测总成沿所述引轨上行或下行,所述密封舱体内的中部依次连接设有潜水舱、抽吸泵和进出水管道,所述进出水管道的管口密封穿设于所述密封舱体的外部,所述密封舱体上还密封穿设有机械伸缩臂,所述机械伸缩臂的内端连接有驱动其伸缩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内置于所述密封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油(天津)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油(天津)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8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