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车组开闭机构的舱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83791.7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47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毛金平;周巍;杨冠男;刘佼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2 | 分类号: | B61D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杨千寻;冯振宁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组 开闭 机构 舱门 结构 | ||
一种动车组开闭机构的舱门结构,属于动车组车端连接技术领域,左右舱门采用具有填充物的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内、外层和PMI泡沫的填充物,所述舱门设有预埋件,与舱门旋转开闭机构连接。本新型充分发挥高模量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强度高、比模量大、耐疲劳的优点,进而得到性能优越的舱门,使舱门结构在原有玻璃钢材料基础上减重15%~20%,本新型还可以推广到应用碳纤维材料轻量化结构上,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新型属于动车组车端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车组开闭机构的舱门结构。
背景技术
开闭机构作为动车组头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为:降低运行风阻,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减少能耗损失;防止雨水、异物进入头罩内部,保护车体前端设备;当列车需要重联编组或进行牵引救援时,露出车钩,实现车辆连挂,除此之外,还可提高列车外形的一体性,使得列车更为美观。
舱门是位于开闭机构前部,通过运动机构的作用可实现打开和关闭的罩体。
目前现有的动车组开闭机构舱门,普遍采用玻璃钢与泡沫材料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其结构包括外玻璃钢层、内玻璃钢层、以及在外玻璃层和内玻璃层之间填充的泡沫层,玻璃钢夹芯结构舱门存在重量偏大、强度偏弱等缺点。
恰当地将材料和结构合理匹配,在简化结构的前提下最有效的分散应力并实现轻量化,是动车组坚持的设计原则。实现车体轻量化可以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节省牵引动能,提高车辆启动加速度及制动减速度。开闭机构作为动车组结构一部分,为了轻量化的目标与方向,舱门结构的设计首当其冲。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提供一种重量轻、强度高、模量高、耐疲劳、耐高温的一种动车组开闭机构的舱门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车组开闭机构的舱门结构,包括左右舱门,所述舱门采用具有填充物的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内、外层和PMI泡沫的填充物;所述舱门设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上设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舱门旋转开闭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件设置在舱门内层装配位置,与舱门旋转开闭机构通过螺栓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埋件为钢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舱门内层上设置有孔,预埋件通过螺栓固定在舱门的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外层分为表层和中间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外层的表层选用3k斜纹碳纤维织物预浸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外层的中间层选用T700单向碳纤维预浸料。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物PMI泡沫厚度为4mm。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充分发挥高模量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高、模量大、耐疲劳的优点,进而得到性能优越的舱门;
(2)使舱门结构在原有玻璃钢材料基础上减重15%~20%;
(3)还可以推广到应用碳纤维材料轻量化结构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舱门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左右舱门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新型舱门后视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舱门夹层结构示意图。
1、动车组前端头罩;2、开闭机构舱门;3、装配位置;4、复合材料表层;5、泡沫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九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83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饲料喂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箱盖电动锁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