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前纵梁装置及包含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8542.9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8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洋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纵梁 装置 包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前纵梁装置及包含其的车辆,所述车辆前纵梁装置包括前纵梁内板,所述前纵梁内板包括前纵梁内板本体和前围加强部,所述前纵梁内板本体和所述前围加强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前围加强部的端部用于抵靠在A柱上。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前纵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纵梁装置及包含其的车辆,将前纵梁内板本体和前围加强部一体成型并合并成为前纵梁内板,使得前纵梁内板在传力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截面突变现象并传递至A柱上,优化了传力路径,从而提升碰撞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纵梁装置及包含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的车辆前纵梁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前纵梁外板3’连接于前纵梁内板1’和前围加强板2’的外侧并抵靠于A柱,前围横梁4’连接于前纵梁内板1’的内侧,前围加强板2’的一端连接于前纵梁内板1’,前围加强板2’的另一端抵靠于A柱。
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前纵梁内板是碰撞时的主要传力通道,由于前纵梁内板与前围加强板分为两个零部件,在传力的过程中前纵梁内板与前围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处会发生截面突变,从而影响碰撞传力效果。同时,碰撞传力也会对前围横梁造成影响,增大前围横梁的侵入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在传力的过程中前纵梁内板与前围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处会发生截面突变,从而影响碰撞传力效果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前纵梁装置及包含其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车辆前纵梁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前纵梁内板,所述前纵梁内板包括前纵梁内板本体和前围加强部,所述前纵梁内板本体和所述前围加强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前围加强部的端部用于抵靠在A柱上。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前纵梁内板本体和前围加强部一体成型并合并成为前纵梁内板,前纵梁内板由现有技术的前纵梁内板与前围加强板两个零部件合成一个零部件,使得前纵梁内板在传力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截面突变现象并传递至A柱上,优化了传力路径,从而提升碰撞效果。
较佳地,所述车辆前纵梁装置还包括前纵梁外板,所述前纵梁外板连接于所述前纵梁内板的外侧,所述前纵梁外板的端部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朝向靠近所述A柱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弯曲部抵靠贴合于所述A柱的外表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弯曲部能够有效增大前纵梁外板与A柱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前纵梁外板传力至A柱上,优化了传力路径,从而提升碰撞效果。
较佳地,所述前纵梁内板与所述前纵梁外板焊接连接。
较佳地,所述前纵梁内板与所述前纵梁外板铆接连接。
较佳地,所述前纵梁外板的材料为钢板、铝板或碳纤维。
较佳地,所述车辆前纵梁装置还包括前围横梁,所述前围横梁连接于所述前纵梁内板的内侧,所述前围横梁与所述前纵梁内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空腔。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前围横梁与前纵梁内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空腔,前纵梁内板在传力的过程中,通过空腔能够具有位移形变的空间,且空腔不再与前围横梁产生联系,优化了传力路径,进一步提升碰撞效果。同时,前围横梁的整体长度相对有所减短,还能降低车身重量。
较佳地,所述前围横梁的材料为钢板、铝板或碳纤维。
较佳地,所述前纵梁内板的材料为钢板、铝板或碳纤维。
一种车辆,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前纵梁装置。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前纵梁内板在传力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截面突变现象并传递至A柱上,优化了传力路径,从而提升碰撞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85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再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理出料口的水泥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