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55999.8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3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强;马庆镇;陈琳;王慧辉;孟祥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1/02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哲生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 穿孔管 消声单元 扩张腔 连通 发动机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 插入管 消声 共振腔结构 贯通设置 连接设置 连通设置 排气背压 长直管 出气管 共振腔 进气管 连接管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消声器,包括若干消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消声单元包括由连接管连通的扩张腔和共振腔;若干所述消声单元由内管贯通设置,所述内管的入口与进气管连通,所述内管的出口与出气管连通;所述内管包括连接设置的穿孔管和插入管;所述穿孔管设置在所述扩张腔内。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消声器,所述内管采用插入管和穿孔管构成的长直管设置,降低了排气背压;连通设置的穿孔管、扩张腔和共振腔结构,提高了低、中、高频的消声能力,消声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消声器。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一种既能够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降低管道内噪声传播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消声器,一般通过改变气流走向的结构提高消声能力,虽然这种结构具备较高的消声能力,但是结构复杂,排气背压大;或采用吸音棉等多孔消声结构,消声效果受排气流速影响较大,且由于积碳等因素,消声能力存在不同程度恶化,同时增加排气背压。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消声能力好、排气背压小的发动机消声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消声器,消声能力好,排气背压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消声器,包括若干消声单元,每个所述消声单元包括由连接管连通的扩张腔和共振腔;若干所述消声单元由内管贯通设置,所述内管的入口与进气管连通,所述内管的出口与出气管连通;所述内管包括连接设置的穿孔管和插入管;所述穿孔管设置在所述扩张腔内。
可选地,还包括消声器壳体,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设置在所述消声器壳体上,所述消声单元设置在所述消声器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穿孔管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均布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通所述扩张腔和所述内管的内腔。
可选地,所述扩张腔和共振腔由第一隔板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消声器壳体的内表面上。
可选地,每个所述消声单元包括配套设置的一个所述扩张腔与一个所述共振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扩张腔和共振腔的所述连接管。
可选地,每个所述消声单元由第二隔板隔开设置,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消声器壳体的内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通过渐缩管与所述内管的入口连接,所述出气管通过渐扩管与所述内管的出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消声器壳体内设置有通过所述内管连通的第一消声单元、第二消声单元、第三消声单元和第四消声单元,所述第一消声单元包括第一扩张腔和第一共振腔;所述第二消声单元包括第二扩张腔和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三消声单元包括第三扩张腔和第三共振腔;所述第四消声单元包括第四扩张腔和第四共振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扩张腔、第二扩张腔和第四扩张腔的直径相同,长度不同;所述第一共振腔、第二共振腔和第四共振腔的直径相同,长度不同;所述第二扩张腔和所述第三扩张腔的直径相同,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共振腔和所述第三共振腔的直径相同,长度相同,所述第二消声单元的连接管的长度与所述第三消声单元的连接管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扩张腔、第二扩张腔、第三扩张腔和第四扩张腔的直径相同,长度不同;所述第一共振腔、第二共振腔、第三共振腔和第四共振腔的直径相同,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扩张腔由扩张腔壁围成,所述共振腔由共振腔壁围成,且所述扩张腔壁和所述共振腔壁焊接在所述内管外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55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音器
- 下一篇:一种柴油机颗粒捕捉器反吹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