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三轮车的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4208.2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6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罗长春;李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长春;李立新 |
主分类号: | F16H48/38 | 分类号: | F16H48/38;F16H48/42;F16H4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严勇刚;段泽贤 |
地址: | 30171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三轮车 差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三轮车的差速器,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的两个半壳体,两个半壳体的配合面位置设置有一个轴孔,所述轴孔中设置有一根支撑在所述两个半壳体之间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两端分别支撑有一个被动伞齿轮;与所述两个被动伞齿轮相啮合的两个主动伞齿轮通过花键孔套在所述两个半轴上;所述两根半轴的花键端分别穿过所述差速器的内部的一个主动伞齿轮的花键孔,并从两侧抵顶在所述齿轮轴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半轴设置与齿轮轴抵顶,既解决了差速器定位以及传动平稳顺滑的问题,又避免了半轴抵顶其所对应的伞齿轮的端面形成挤压式配合的缺陷,提高了差速器的整体使用寿命以及骑行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或者电动三轮车,尤其是一种用于该三轮车的差速器。
背景技术
两轮人力或者电动车慢速下容易摔倒,而且停靠麻烦,需要额外的支撑。而且即便有脚撑也还是比较容易在停靠时倒下。三轮自行车比较容易平衡,不易摔倒也容易停靠。但是骑过三轮车的人都知道,三轮车不是什么人都会骑的,由于转弯时两个后轮速度不同,导致三轮车的方向不好掌控,第一次骑三轮车的人很容易原地转圈,需要较长的时间练习才能正常骑行。
在三轮车的两个后轮之间安装差速器,可以避免普通三轮车不易掌控方向的缺陷。例如,CN 201269299 Y公开了一种差速机构,其背景技术部分就明确提及了在三轮车两个后轮之间设置差速器的构思,并且在其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在两个后轮的两个半轴之间安装差速器的结构。然而,该现有技术的差速器的四个伞齿轮分别围绕四个转轴转动,同轴性很难保证,需要设置较大的公差避免卡死,因而这种结构的差速器内部结构很容易晃动,传动间隙很大,骑行体验不好。
在实用新型专利CN 208585361 U中的差速器中,提供了一根贯穿差速器壳体的齿轮轴,有两个伞齿轮是安装在齿轮轴的两端的,因而至少有两个伞齿轮的同轴度得到了保证。
上述现有技术中,与两个半轴连接的两个伞齿轮,其转轴都需要通过轴承进行支撑。成本较低的滚珠轴承,其轴向无法承受较大的位移,因而与两侧车轮连接的两个半轴连接两个伞齿轮的时候,需要尽量避免差速器沿两个半轴长度方向晃动。而采用推力轴承则成本太高,市场很难接受。尤其的,从CN 201269299 Y的结构附图可以明显看出,为了避免差速器沿两个半轴长度方向晃动,两个半轴是分别顶住其所对应的伞齿轮的端面安装的,其后果必然导致四个伞齿轮相互之间形成挤压式配合,啮合齿之间会形成巨大的摩擦力,传动会变得十分艰涩,差速器的整体寿命会大大降低。另外,上述现有技术为了避免内部结构的晃动,伞齿轮端面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很小,伞齿轮的齿顶很容易与壳体发生触碰磨损,也会降低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三轮车的差速器,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三轮车的差速器,其通过将两个传动半轴设置与贯穿差速器壳体的齿轮轴抵顶,既解决了差速器定位以及传动平稳顺滑的问题,又避免了传动半轴抵顶其所对应的伞齿轮的端面形成挤压式配合的缺陷,提高了差速器的整体使用寿命以及骑行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三轮车的差速器,所述三轮车包括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两个后轮分别可转动地支撑在一根半轴上,所述差速器安装在所述两根半轴之间;所述差速器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的两个半壳体,所述两个半壳体的配合面位置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所述两个半壳体的中心轴线并贯穿所述差速器的轴孔,所述轴孔中设置有一根支撑在所述两个半壳体之间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两端分别支撑有一个被动伞齿轮;与所述两个被动伞齿轮相啮合的两个主动伞齿轮通过花键孔套在所述两个半轴上;其中,所述两根半轴的花键端分别穿过所述差速器的内部的一个主动伞齿轮的花键孔,并从两侧抵顶在所述齿轮轴上。
优选地,所述半壳体沿所述半轴的长度方向形成有一个带外螺纹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外侧可设置一个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的飞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长春;李立新,未经罗长春;李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4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苗床
- 下一篇:一种自动翻转上料装置及上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