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新型加强结构的汽车前围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5913.7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7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牟静;黄阔;宁浩;程建勇;饶聘;熊建华;朱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 |
代理公司: | 50211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丽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围 加强件 横梁 加强结构 交叉连接 汽车前围 前围板 左端 车辆宽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 方向延伸 防护效果 板结构 右侧边 左侧边 垂直 防护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加强结构的汽车前围板,包括前围板和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上的前围横梁加强结构,所述前围横梁加强结构由第一前围横梁、第二前围横梁、第一前围加强件和第二前围加强件构成;所述第一前围横梁、所述第二前围横梁和所述第二前围加强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前围加强件沿垂直于车辆宽度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前围横梁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前围加强件的左侧边交叉连接,所述第二前围加强件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前围加强件的右侧边交叉连接,所述第二前围加强件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前围横梁的左端连接,共同形成“十”字形的加强结构。该汽车前围板结构更为稳定,防护面积大,防护效果优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加强结构的汽车前围板。
背景技术
在C-NCAP碰撞测试中,正碰、偏置碰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车身前围总成的前围板是阻隔机舱发动机、变速箱等零件侵入乘员舱的重要结构。通常前围板零件均是小于等于1.0毫米的钣金冲压而成,其零件本体强度有限,因此在前围板上增加横梁结构,以此来增强前围总成整体的强度,在碰撞时能有效阻止机舱零件侵入乘员舱,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且对碰撞测试中获得更高星级的成绩有着重要作用。
现有车型具有前围横梁加强结构的前围板,其前围横梁加强结构通常设计在机舱里,位于前围板零件的前方(即,位于前围板零件的面向发动机舱的一侧),前围横梁加强结构的两端与前纵梁相接;该横梁加强结构侵占机舱空间,造成机舱零件布置空间更为局促;此外,现有车型前围板的横梁加强结构单薄、不稳定,防护面积较小,在碰撞中易被机舱零件挤压变形侵入乘员舱,防护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加强结构的汽车前围板,包括前围板和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上的前围横梁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横梁加强结构由第一前围横梁、第二前围横梁、第一前围加强件和第二前围加强件构成;所述第一前围横梁、所述第二前围横梁和所述第二前围加强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前围加强件沿垂直于车辆宽度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前围横梁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前围加强件的左侧边交叉连接,所述第二前围加强件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前围加强件的右侧边交叉连接,所述第二前围加强件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前围横梁的左端连接,共同形成“十”字形的加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前围板具有面向发动机舱的一侧和面向乘员舱的一侧,所述前围横梁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前围板的面向乘员舱的一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前围横梁加强结构通过所述第一前围横梁、所述第二前围横梁、所述第一前围加强件和所述第二前围加强件的翻边焊接在所述前围板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新型加强结构的汽车前围板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更为稳定,防护面积大,防护效果优异,在碰撞时能有效阻止机舱零件侵入乘员舱而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围板的前围横梁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围板的前围横梁加强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前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围板应用于汽车车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围横梁加强结构;2-第一前围横梁;3-第二前围横梁;4-第一前围加强件;5-第二前围加强件;6-前围板;7-机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59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