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相变熔盐储热单元以及相变熔盐储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8667.6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0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能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罗建书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熔盐储热 单元 以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相变熔盐储热单元以及相变熔盐储热装置,储热单元包括主体结构、前盖、后盖;主体结构包括壳体与挡板,壳体为前端、后端分别开口的柱状体,挡板在壳体内部,其将主体结构分割成储热介质存储腔、传热介质流动通道;前盖、后盖分别固定在主体结构前端、后端;前盖与主体结构前端截面形状相同,前盖上开有前盖通孔,前盖通孔的形状、位置与传热介质流动通道前端开口的形状、位置相适应,前盖通孔的数量与传热介质流动通道前端开口的数量相一致;后盖与主体结构后端截面形状相同,后盖上开有后盖通孔,后盖通孔的形状、位置与传热介质流动通道后端开口的形状、位置相适应,后盖通孔的数量与传热介质流动通道后端开口的数量相一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相变熔盐储热单元以及相变熔盐储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短缺与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觉醒,将能源进行存储以实现更好的供需时间匹配已经成为当前节能减排领域的热点。为此,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对储能新技术研究的热潮。热能储能技术是储能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供暖、发电等应用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热能储能技术根据原理的不同主要分为显热储热和潜热材料储热两种。其中显热储热的载体常见的有水和混凝土。水储热是将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热能存储在水中,当需要使用时,再将其释放出来提供采暖或直接作为热水供人们使用。但水储热存在100℃温度的限制。混凝土储热可达较高的温度,但这两种显热储热方式在应用中都存在诸多缺点,比如热损失大、占用建筑面积大、热密度低以及热效率低等,且在储放热的过程中储热单元的温度波动较大,这会造成热功率释放不稳定,导致用户端的热流量不断变化等问题。
在工业应用中,利用相变潜热储热是最为理想和可行的。相变材料相变(固-液或液-固)过程中吸收(释放)大量热量而实现能量转换,其蓄能密度大、效率高、吸放热过程几乎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可为蒸汽生产提供一个恒温的热源,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利用相变材料储热的装置,如专利号为ZL 201220468883.5、名称为“复合型相变储热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 201520438698.5、名称为“储能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等,均对利用相变材料进行储热的装置的结构做了说明。这些储热装置均能较好地利用相变材料的特性完成储热的功能。但这些储热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多使用金属材料,整个装置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储能设备的大规模推广与应用,特别是在大规模储热的应用场景中,成本上的劣势显得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储热装置热密度低、热源温度不稳定放热吸热功率难以控制、设计生产和集成的成本高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成本低、灵活性高的熔盐储热单元以及相变熔盐储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变熔盐储热单元,包括主体结构1、前盖2、后盖3;其中,
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壳体11与挡板12,所述壳体11为前端、后端分别开口的柱状体,所述挡板12在壳体11的内部,其将主体结构1进一步分割成用于存储储热介质的储热介质存储腔13、用于传输传热介质的传热介质流动通道14;所述前盖 2、后盖3分别固定在所述主体结构1的前端、后端;所述前盖2与所述主体结构1 前端截面的形状相同,前盖2上开有前盖通孔21,所述前盖通孔21的形状、位置与所述主体结构1中传热介质流动通道14的前端开口的形状、位置相适应,所述前盖通孔21的数量与传热介质流动通道14的前端开口的数量相一致;所述后盖3与所述主体结构1后端截面的形状相同,所述后盖3上开有后盖通孔31,所述后盖通孔 31的形状、位置与所述主体结构1中传热介质流动通道14的后端开口的形状、位置相适应,所述后盖通孔31的数量与传热介质流动通道14的后端开口的数量相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安装在储热介质存储腔13或传热介质流动通道1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能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能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8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楂分拣选料装置
- 下一篇:微波固态功率放大器无人测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