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内护板吸能板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25850.6 | 申请日: | 201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2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蒋萌;刘臻青;周俊;田良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42 | 分类号: | B60R19/42;B60J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内护板吸能板 总成 | ||
一种车门内护板吸能板总成,包括吸能基板,吸能基板上设有若干凸伸出吸能基板的吸能单元,吸能单元的侧壁设有若干溃缩槽和形成于相邻溃缩槽之间的若干吸能筋。通过空腔圆柱形的吸能单元和将其连接在吸能基板上的吸能筋和连接筋以及位于吸能单元侧壁的溃缩槽,在车身侧碰发生时使吸能单元产生溃缩,有效吸收冲击,保护乘客安全。具有成型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响应迅速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外饰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内护板吸能板总成。
背景技术
车门内护板的吸能板位于车门内护板和车身钣金之间,主要保护了车门内护板的右下部,也就是与乘客髋骨附近对应的位置。而对于汽车侧面的碰撞问题,大多数的解决方案还停留在将车身钣金作为主要的优化对象,将其结构强化以减轻侧面碰撞效果的阶段。在改良钣金仍然无法满足侧面碰撞的安全要求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在车门内护板上增加EPP发泡或PU发泡的吸能单元,或是采用麻纤维热压型面的零件粘接或焊接在车门内护板背面,成本都相对较高。如果要选择成本较低的方式,也可以将注塑的壳体零件焊接在车门内护板内部,能够相对提高壳体的强度,但这样的结构不利于在碰撞过程中对车身的变形进行吸能,且零件重量较大,加大了对车门内护板的负担,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够具有强效吸能效果、较低成本和较低重量的一种车门内护板吸能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内护板吸能板总成包括吸能基板,所述吸能基板上设有若干凸伸出所述吸能基板的吸能单元,所述吸能单元的侧壁设有若干溃缩槽和形成于相邻所述溃缩槽之间的若干吸能筋。
进一步地,所述溃缩槽沿厚度方向穿透所述吸能单元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溃缩槽沿所述吸能单元的侧壁的长度方向由所述吸能单元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吸能单元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单元为圆台或锥台状空心体,其包括远离吸能基板的顶面、位于所述吸能基板上的底面以及位于其侧面且连接于其顶面与底面之间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单元的顶面为实心面,所述吸能单元的底面为空心圆面。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单元的顶面靠近汽车钣金。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基板上还设有用于供门护板焊接柱穿过的焊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能基板上还设有若干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相邻或相对所述吸能单元的所述吸能筋。
进一步地,连接相邻所述吸能单元的所述连接筋围成若干矩形的连接筋组。
进一步地,连接相对所述吸能单元的所述连接筋组成若干十字状的连接筋组。
本实用新型通过空腔圆柱形的吸能单元和将其连接在吸能基板上的吸能单元和连接筋以及位于吸能单元侧壁的溃缩槽,在车身侧碰发生时使吸能单元产生溃缩,有效吸收冲击,保护乘客安全。具有成型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响应迅速的特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内护板吸能板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能单元与车身钣金间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能单元与连接筋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25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抱罐车运输车
- 下一篇:一种打印机及其收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