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自动制动系统用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3724.0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0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常军军;余宙;张翼虎;邵倩;朱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苏莱瑞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1/06 | 分类号: | H01H51/06;H01H5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自动 制动 系统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自动制动系统用继电器,由底座、弹簧、衔铁、常关触点、常开触点、铁芯、线圈、开关、推杆、抵持杆和转轴构成,相对底座关闭开关,线圈通电后,在铁芯周围产生磁场,将由弹簧拉住的,与常关触点抵触的衔铁被铁芯磁吸,衔铁与常开触点连接,实现控制的过程,在开关关闭的过程中,推动推杆,推杆推动抵持杆绕着转轴转动,避免抵持杆在实现控制的过程中妨碍衔铁与常开触点连接,在开关未关闭时,开关抵持推杆,推杆拉住抵持杆,抵持杆对常开触点限制,避免衔铁因列车行驶造成的振动而与常开触点连接,进而获得避免继电器错误控制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自动制动系统用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列车的驾驶室内具有控制整辆列车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继电器进行控制,但现有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存在失灵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自动制动系统用继电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存在失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轨道车辆自动制动系统用继电器,包括底座、弹簧、衔铁、常关触点、常开触点、铁芯、线圈、开关、推杆、抵持杆和转轴,所述底座与列车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衔铁与列车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衔铁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衔铁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常关触点与所述常开触点位于所述衔铁的两侧,且位于所述衔铁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所述常关触点和所述常开触点与列车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的铁芯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铁芯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衔铁,所述线圈围合在所述铁芯的外侧,所述开关与所述底座铰接,并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开关铰接,所述抵持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抵持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衔铁与所述常开触点之间,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抵持杆转动连接,所述抵持杆与所述推杆铰接,所述抵持杆位于所述推杆远离所述开关的一端。
其中,所述推杆位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衔铁的一侧。
其中,所述底座具有滑槽,所述滑槽位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铁芯一侧,所述抵持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内。
其中,所述衔铁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一杆头,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头与所述第一杆体一体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杆头为三角柱形状,所述常开触点包括第二杆体和第二杆头,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与列车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杆头与所述第二杆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杆头为三角柱形状,所述第二杆头位于所述第一杆头靠近所述铁芯的一侧。
其中,所述抵持杆与所述衔铁抵触。
其中,所述抵持杆嵌入所述衔铁,并与所述衔铁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与列车扣合。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容纳座和安装座,所述弹簧、衔铁、常关触点、常开触点、铁芯、线圈、开关、推杆、抵持杆和转轴都位于所述容纳座内,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容纳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座的外侧,所述安装座的横截面为T字形,所述安装座卡入列车。
其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填充在所述容纳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苏莱瑞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苏莱瑞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3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纸和纸板中矿物油测定的液相色谱仪
- 下一篇:移动式太阳能驱动灌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