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及其悬架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94397.7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0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史玉红;毕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28 | 分类号: | B60G3/28;B60G13/00 |
代理公司: | 11304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下横臂 轮架 外端部 铰接 悬架 本实用新型 内端部 车辆长度方向 同一水平 投影重合 装配空间 铰接点 车架 对位 投影 零部件 组装 递增 延伸 应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架总成,包括沿车辆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对位设置的减震器和下横臂,所述减震器的轴线和所述下横臂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轮架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所述减震器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顶部,所述下横臂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底部,所述减震器的内端部及所述下横臂的内端部均铰接于车架上,上述各铰接点的轴线均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器与轮架的轴线的间距自该减震器的外端部至其内端部递增。该悬架总成的零部件数量较少,所需的装配空间较小,且其相应的生产组装和使用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悬架总成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悬架减震系统配套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架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悬架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做为连接于车架与车轴之间的减震支撑组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驾乘舒适性和操控灵活性,同时,车辆的悬架也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组件之一。
在现有的车辆悬架类型中,双横臂悬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独立悬架类型,其对车辆的操控和行驶平顺性都具有积极的提升,但受限于其自身结构,目前的双横臂悬架结构的零部件数量较多,生产组装和使用成本较高,且实际装车时所占用的装配空间较大,给车辆的组装和使用造成诸多不便。
因此,如何在保证悬架性能的前提下精简其零部件数量,优化其所需的装配空间,并降低其相应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架总成,该悬架总成的零部件数量较少,所需的装配空间较小,且其相应的生产组装和使用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悬架总成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架总成,包括沿车辆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对位设置的减震器和下横臂,所述减震器的轴线和所述下横臂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轮架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所述减震器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顶部,所述下横臂的外端部铰接于车辆的轮架的底部,所述减震器的内端部及所述下横臂的内端部均铰接于车架上,上述各铰接点的轴线均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器与轮架的轴线的间距自该减震器的外端部至其内端部递增。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包括可伸缩地同轴插装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外周部套装有第一卡盘,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周部套装有第二卡盘,所述第一卡盘与所述第二卡盘之间卡接有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外周部的弹簧。
优选地,所述下横臂的内端部具有两个沿轮架的轴向延伸的叉臂,两所述叉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车辆长度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减震器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前后两侧。
优选地,两所述叉臂之间连接有加强梁。
优选地,所述叉臂的外端部为弧形,且沿着轮架的轴向自内而外平滑过渡并逐渐靠近所述下横臂的轴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以及位于车架下方两侧的轮架,所述车架与所述轮架之间连接有悬架总成,所述悬架总成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悬架总成。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架总成,其装配运行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倾斜设置的减震器结构,使得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高度方向的载荷由该减震器承受,同时车辆长度方向的载荷由下横臂承受,此外,车辆宽度方向的载荷由减震器和下横臂共同承受,该组合式承载结构能够仅通过减震器和下横臂两个承载部件即可实现对车辆日常使用过程中各个方向的荷重和结构冲击的可靠承接,无需另设上横臂等仅针对单一方向载荷的承载部件,显著减少了所述悬架总成的零部件数量,简化了其整体装配结构,并使其整体所需的装配空间相应减小,从而使得车辆的底部轮间装配空间得以相应优化,同时有效降低了悬架总成的生产组装及后期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943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及其后轮独立悬架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控制臂本体及控制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