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视觉检测技术的玉米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9527.8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8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伟;易克传;刘向东;赵学观;沈永哲;郎文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A01D41/12;A01D41/127;A01F12/4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陈萍 |
地址: | 233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觉 检测 技术 玉米 收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检测技术的玉米收获机,包括拖车机构、果穗处理机构、秸秆处理机构、籽粒过滤机构、方位调整机构以及CCD图像采集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视觉检测技术的玉米收获机能够通过CCD图像采集组件对玉米果穗的生长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并配合水平位置感应组件控制方位调整机构将果穗处理机构水平运送至玉米果穗的生长位置;果穗处理机构依次对玉米果穗进行摘穗、输送、脱粒等操作,最后脱落的玉米籽粒经籽粒输送管被输送至籽粒过滤机构中。本申请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且收获效率高,不仅能够准确地对果穗进行采摘和脱粒加工,还能对脱粒后的籽粒进行净化加工处理,还能对玉米秸秆进行切碎还田作业,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收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视觉检测技术的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传统的玉米收获过程通常由人工将果穗摘离秸秆、割倒秸秆并将其从收获区搬离、将果穗送至脱粒装置进行作业等一系列流程组成,不仅作业繁琐,且收获效率低下、耗用大量人力。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玉米收获机来解决上述问题,而在玉米的收获过程中,由于玉米果穗生长高度存有差异,收获机在作业流程中会遗漏玉米果穗,而导致玉米产量低下,造成粮源损失;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对摘穗后的秸秆不能进行切断操作,机器收获过程中会将摘穗后的秸秆压倒在地,使收获装置功率消耗大,且无秸秆还田效果;另外,现有收获机缺少籽粒清理功能,籽粒在被脱粒作业后夹杂由大量的杂物,纯净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果穗摘取准确、有秸秆切断功能、对籽粒进行清洁处理的基于视觉检测技术的玉米收获机。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控制单元、CCD图像采集组件和水平位置感应组件都是采用其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视觉检测功能,这个功能本身是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并不是针对这些视觉检测部件及其连接关系的改进,而是针对整个机械系统的改进来解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且在这基础上配合增加现有技术中的视觉检测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视觉检测技术的玉米收获机,包括:拖车机构,其用于在玉米收获区行驶作业;果穗处理机构,其可调节式设置于拖车机构的前侧上部,以用于对玉米果穗进行摘取、输送及脱粒作业;秸秆处理机构,其固定设置于拖车机构的前侧下部,以用于对玉米秸秆进行铲离、切碎及散落作业;籽粒过滤机构,其设置于拖车机构的后部,以用于对玉米籽粒进行风动清理;且籽粒过滤机构与果穗处理机构间通过籽粒输送管连通相接;方位调整机构,其设置于拖车机构和果穗处理机构之间,以用于对果穗处理机构进行高度、伸展度以及水平度的位置调整;以及CCD图像采集组件,其固定于果穗处理机构的侧部,以用于对玉米果穗的生长位置进行信息采集;
其中,拖车机构包括有底盘,底盘下部设置有行走单元,底盘上部前侧设置有驾驶室;行走单元通过固定于底盘底部的传动单元驱动行驶。
优选的,所述果穗处理机构由果穗摘取单元、果穗输送单元以及果穗脱粒单元三部分组成;
果穗输送单元包括一果穗输送壳体,其前部和上部呈开放式;一第一旋转轴,其旋转安装在果穗输送壳体的内部;一第一螺旋,其固定设置于第一旋转轴的一侧部;一第二螺旋,其固定设置于第一旋转轴的另一侧部;以及两个摘取支撑架,其分别固定于果穗输送壳体的两侧部,以用于对果穗摘取单元进行支撑;
其中,果穗输送壳体的后部开设有果穗出口,位于果穗出口正上方位置的果穗输送壳体上固定有第一遮板;第一螺旋和第二螺旋的螺旋反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果穗摘取单元包括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旋转架装于两个所述摘取支撑架之间;第二旋转轴上沿周向通过支臂均匀固定有若干果穗摘板;
所述CCD图像采集组件固定于果穗摘板的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95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漂浮式光伏发电安装系统
- 下一篇:木百叶片折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