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0846.2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6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敏;朱泽力;李计考;宋小来;古海裕;周威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电容 基板 触摸检测信号 第二电极 第二区域 第一电极 第一区域 电极产生 触摸屏 指纹识别传感器 绝缘间隔设置 指纹识别信号 本实用新型 触摸传感器 一体式设计 指纹传感器 方向交叉 生产工序 指纹识别 电极 集成型 轻薄化 触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与触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传感器集成型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基板,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极与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均形成于所述基板上,相互交叉的电极之间绝缘间隔设置,形成互电容,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电极产生的互电容仅能够生成触摸检测信号,所述第二区域的电极产生的互电容既能生成触摸检测信号,也能生成指纹识别信号。通过触摸传感器与指纹识别传感器一体式设计,减少生产工序与成本,同时有利于产品的轻薄化发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与触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传感器集成型触摸屏。
背景技术
随着触摸显示技术的发展,应用于诸如笔记本计算机、平板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自动取款机(ATM)的各种基于触摸显示系统进行人机交互的工具已被开发。这些工具中常常包含有重要储存信息,因此,需要加强安全性以保护秘密信息。为此,当前已经开发了指纹传感器,用于通过使用人体的指纹进行系统的认证来加强安全性管理。
指纹传感器是能够感测人体的指纹的传感器。指纹传感器被分类成光学指纹传感器、超声波指纹传感器和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光学指纹传感器利用下述原理:诸如发光二极管(LED)的光源发射光并且通过CMOS图像传感器来感测从指纹的脊和谷反射的光。然而,存在由于使用LED而造成的尺寸增加以及由于使用昂贵的光源而造成的产品成本增加的问题。
超声波指纹传感器利用指纹的脊和谷振动形成的高频机械波,通过接收超声波来检测指纹的位置与形状。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利用在电容式指纹传感器所接触的指纹的脊和谷之间荷有的电荷的差。当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又分为自电容式指纹传感器与互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自电容式指纹传感器为矩阵式排布检测点位,每个点位通过引线传导出对应信号,需要设置的引线过多,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密集的引线容易干扰电容信号。互电容式指纹传感器通过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的电极设置,在交叉点产生互电容,通过手指等物质触摸时,互电容点位电荷变化来传输检测信号,设计工艺简单。
现有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被配置成与特定按钮耦接的组件形式,该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包括硅片,在该硅片上印刷有用于测量指纹(脊和谷)与电容板之间的电容的电路。
指纹的脊和谷具有小于100μm的非常微小的尺寸,识别检测指纹的脊和谷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可以通过微米级的黄光光刻工艺制程制作,当然也可以通过纳米级的半导体光刻工艺制程制作。
当前,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大多设置为具有高精度的传感器阵列和用于指纹识别处理的集成电路(IC)。常见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将IC与传感器阵列通过半导体工艺集成设置于硅片上。然而,在使用硅片将IC与指纹传感器阵列集成时,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占用面积较大,IC精度要求比指纹传感器精度更高,需要使用纳米级的半导体工艺,共同设计在硅片上成本巨大。且所述指纹传感器再与触摸屏或者触摸显示屏等其他下游产品结合时,需要对触摸屏或者显示屏进行开孔设计以匹配指纹传感模组。然而,将电容式指纹传感器与驱动IC制作于同一硅片上时,指纹传感模组面积过大,此种制程生产的最低精度要求的指纹传感模组面积在约15*15mm的大小,且生产成本高与良品率低,同时,不利于当前产品的轻薄化发展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出现了将指纹传感器与触摸传感器或者显示传感器集成一体设置的新技术,通过黄光光刻制程工艺一体式设计指纹传感器与触摸传感器,驱动IC使用纳米级的半导体工艺单独设计,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压缩指纹传感模组所占据的器件空间,也无需单独制作指纹传感模组再与触摸屏或触摸显示屏组装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08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