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38170.9 | 申请日: | 2019-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4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家瑜;缑文庄;李昊;孙国强;樊翚;周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蓝谷动力系统分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568 | 分类号: | H01M10/6568;H01M10/6556;H01M10/6554;H01M10/625;H01M10/617;H01M10/613;H01M2/10;F16L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1001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板 热管理系统 管接头 集流管 支撑板 电池包 换热腔 本实用新型 换热效果 交错设置 纵向贯通 紧凑 连通 横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换热板、多个支撑板、多个集流管和管接头。所述换热板内设有纵向贯通的换热腔;多个所述换热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水平方向交错设置;所述集流管设置在所述换热板的端部且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管接头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且所述管接头横跨所述支撑板。该热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更紧凑,整体重量较轻,且整体换热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电池包内的热管理系统整体结构不紧凑,且零部件较多,不能实现合理的布置,导致热管理系统的整体重量较大且换热效果不佳,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更紧凑,整体重量较轻,且整体换热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内设有纵向贯通的换热腔;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换热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水平方向交错设置;多个集流管,所述集流管设置在所述换热板的端部且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管接头,所述管接头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集流管之间,且所述管接头横跨所述支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更紧凑,整体重量较轻,且整体换热效果更好。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换热板通过集流管以及连接相邻两个集流管的管接头实现多个所述换热板的换热腔之间的并联,换热介质在多个所述换热板内部的多个所述换热腔沿同一方向从多个所述换热板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流量分配部件,所述流量分配部件夹设在所述换热板与所述集流管之间,所述流量分配部件具有多组节流孔,所述集流管通过所述节流孔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流管具有主流通腔和与所述主流通腔连通的多个分支孔,所述分支孔与所述节流孔对应设置,所述换热板的多个换热腔通过所述集流管并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量分配部件通过调节所述节流孔的数量和/或位置和/或孔径来调节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节流孔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换热腔敞开端的流通面积,所述流量分配部件中位于两端的所述节流孔的流通面积大于位于中间的所述节流孔的流通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与外部水路连通的连接端口,所述流量分配部件中全部节流孔的总流通面积随着所述流量分配部件到所述连接端口的距离增加而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插接结构插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板的端部设有向外伸出的凸台,所述换热腔贯穿所述凸台;所述流量分配部件安装于所述凸台的端面;所述集流管具有朝外凸出的搭接边,所述搭接边与所述凸台的侧面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搭接边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搭接边分别与所述凸台的两个侧面相连,以将所述凸台夹持在所述搭接边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蓝谷动力系统分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蓝谷动力系统分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381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锂电池的恒温防寒装置
- 下一篇:电池箱和电池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