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FLC移动夹缝裸眼3D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11997.3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6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增源;李应樵;黄雅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视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302 | 分类号: | H04N13/302;H04N13/31;H04N13/359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lc 移动 夹缝 裸眼 电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FLC移动夹缝裸眼3D电视,包括显示面板、可控液晶夹缝光栅以及控制中心,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设置,所述控制中心电连接于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所述控制中心用于控制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进行2D状态或3D状态切换,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中的液晶为铁电液晶,达到了提高了裸眼3D电视的2D和3D的切换反应速度,减少耗电量,使裸眼3D电视不易形成拖影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FLC移动夹缝裸眼3D电视。
背景技术
裸眼3D电视是一种新兴的高性能电视机,它可以使得人们摆脱传统的观看 3D视频时,需要额外戴上专用3D眼镜的麻烦,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掌握资讯提供了方便。现有技术的裸眼3D电视由全彩色LED显示阵列和光栅组成,光栅放置于全彩色LED显示陈列前方,与全彩色LED显示阵列平面平行并保持距离,光栅方向与全彩色LED成倾斜角度;当多视角图像交错混合并显示在全彩色LED 阵列上时,使得显示分辨率损失同时分担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无需佩戴特殊眼镜即可以通过裸眼3D电视观看3D图像。在LED显示阵列前的光栅是夹缝光栅。
但是,现有的夹缝光栅的反应速度慢,耗电量高,容易造成拖影现象,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LC移动夹缝裸眼3D电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夹缝光栅的反应速度慢,耗电量高,容易造成拖影现象,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FLC移动夹缝裸眼3D电视,包括显示面板、可控液晶夹缝光栅以及控制中心,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设置,所述控制中心电连接于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所述控制中心用于控制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进行2D状态或3D状态切换,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中的液晶为铁电液晶。
进一步地,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以及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等间距设置的多对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液晶,多对所述透明电极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中心。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中心,所述控制器用以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给所述控制中心,当所述控制中心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发送第一脉冲信号给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接收到所述第一脉冲信号时切换为3D 状态;当所述控制中心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发送第二脉冲信号给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接收到所述第二脉冲信号时切换为2D 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中心为MCU或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有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接收装置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为移动终端或遥控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倍频播放器和同步器;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刷新频率,在所述倍频播放器控制下可以以基础频率的N倍刷新图像;
所述可控液晶夹缝光栅的状态切换在所述同步器控制下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刷新同步进行;
所述倍频播放器输出的每一帧高分辨率的立体合成图像被分割成N幅全分辨率子图像,在一个基础刷新周期内依次点对点刷新显示,N大于或等于2,N幅图像同一视点的可视子像素被扫描组成呈一帧N倍清晰度的立体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频率设置为1000-1100HZ。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装置电连接于亮度调节模块,所述亮度调节模块连接于所述控制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视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视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11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