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7616.2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92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1 | 分类号: | G02F1/161;G02F1/153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基板 第一基板 电致变色器件 电子设备 电极 支撑物 本实用新型 相对设置 壳体 变色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上均具有电极,且所述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支撑物,所述支撑物固设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所述电极的一侧上。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较薄且变色均匀,当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不会显著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部件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由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构成的器件为电致变色器件,目前电致变色器件主要用于汽车、建筑、显示、航空等行业。
然而,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壳体、电子设备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的以下发现而完成的:
随着电子设备制备工艺的发展,要求电子设备的厚度要更加纤薄,并多功能化。然而,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厚度普遍较厚,因此搭载了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子设备,设备,特别是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整体厚度可以观测到明显的增加。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较厚,主要是由于器件的衬底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以满足电致变色器件制备工艺的要求,以提供足够的机械支撑。因此,难以直接采用较薄的板材替代目前电致变色器件中的衬底。此外,当基板的厚度较薄时,在基板上设置电致变色功能层的过程中,基板会发生变形,导致两个基板之间电致变色材料的厚度不均匀,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在变色时,厚度较大的区域颜色较深,厚度较小的区域颜色较浅,造成电致变色器件变色不均匀的问题。
有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上均具有电极,且所述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支撑物,所述支撑物固设在所述第一基板或者所述第二基板具有所述电极的一侧上。该电致变色器件的厚度较薄且变色均匀,当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不会显著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壳体。该壳体包括前面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由此,该壳体具有厚度较薄、外观效果可变且变色均匀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壳体以及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壳体中的电致变色器件电性相连。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面所述的壳体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电子设备的壳体具有可变的外观效果,且变色均匀,且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较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76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CD粉团不良控制装置
- 下一篇:基于石墨烯的裸眼3D光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