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据传输装置及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8793.3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2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罗鸿飞;胡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H04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徐丽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装置 无线传输元件 串行器 解串器 串行信号 显示设备 磁性体 非接触 并行输出信号 并行输入信号 传输链路 电子设备 数据传输 信号转换 解码 耦合 差分线 绕制 输出 申请 应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显示设备,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串行器、无线传输元件、解串器;串行器、无线传输元件、解串器之间通过差分线连接以形成传输链路;无线传输元件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两个非接触的磁性体,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绕制在两个非接触的磁性体上,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相互耦合;串行器,用于将并行输入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输出经过编码的串行信号;解串器,用于对经过编码的串行信号进行解码和解串,以得到并行输出信号,无线传输元件用于实现串行器、解串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息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全息显示设备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旋转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全息显示设备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是新兴行业,很多设备在技术上并不成熟,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
受限于旋转LED全息显示设备的结构特殊性,实现旋转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进行通信的方式一般采用滑环。但是,滑环寿命短,不适于长期稳定使用,而普通的无线传输方式又无法满足高频需求,应用价值低。
实用新型 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显示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串行器、无线传输元件、解串器;
所述串行器、所述无线传输元件、所述解串器之间通过差分线连接以形成传输链路;
所述无线传输元件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两个非接触的磁性体,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分别绕制在所述两个非接触的磁性体上,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相互耦合;
所述串行器,用于将并行输入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并输出经过编码的串行信号;
所述解串器,用于对所述经过编码的串行信号进行解码和解串,以得到并行输出信号,所述无线传输元件用于实现所述串行器、所述解串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上述数据传输装置可用于实现旋转连接处的数据传输,整个装置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数据传输,结构稳定可靠。为了满足高频、高效率的通信,首先采用了串行器、解串器以实现高速串行传输,以降低并行导线之间的干扰,其次,采用差分线以实现差分信号的传输,差分信号更容易识别小信号,数据的可恢复性强,差分信号对于外部电磁干扰具有高度免疫能力,且差分信号比单端信号生成的外部电磁干扰更少,降低了对于“虚地”的依赖性。最后,针对电子设备中旋转连接处的特殊结构,通过在旋转连接处设置无线传输元件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数据传输。因此,串行器、无线传输元件、解串器配合形成的传输链路,可以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实现旋转连接处的高速数据传输,具有较长的寿命,便于长期稳定使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串行器与所述无线传输元件之间设有驱动器;
所述驱动器用于增大信号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传输元件与所述解串器之间设有接收均衡器;
所述接收均衡器用于补偿互感元件的频率响应。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传输元件安装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旋转连接处;
使用时,两个所述磁性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磁性体带动所述第一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线圈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之间同名耦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磁性体分别为第一磁性体、第二磁性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8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