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建筑弃土烧结微粉制备的生态混凝土及其混凝土制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23021.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庄;马志鸣;段珍华;郝潞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6;B28B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建筑 烧结 制备 生态 混凝土 及其 制品 方法 | ||
1.一种利用建筑弃土烧结微粉制备的生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弃土烧结微粉与水泥、天然砂、天然粗骨料、纳米CaCO3、再生PET纤维、氢氧化钠激发剂、聚羧酸减水剂、水进行二次拌和,得到混凝土拌合物;
S2,将步骤S1中的混凝土拌合物依次经过浇筑、成型、脱模、养护过程后,即制得混凝土制品;
其中,混凝土拌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
水泥: 100份;
弃土烧结微粉: 50份;
天然砂: 200份;
天然粗骨料: 300份;
纳米CaCO3: 1-3份;
再生PET纤维: 2份;
氢氧化钠激发剂: 5-10份;
聚羧酸减水剂: 0.7-1份;
水: 50份;
其中,弃土烧结微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建筑弃土依次经过研磨、筛分后,得到粒径≤10mm的弃土颗粒;
2)将步骤1)中的弃土颗粒与水混合并搅拌,得到最大尺寸≤20mm的弃土粗胚;
3)将步骤2)中的弃土粗胚在干燥通风环境下进行静置陈化6-48h,得到弃土陈化粗胚;
4)将步骤3)中的弃土陈化粗胚在1000-1100℃下烧结固化2.5-3h,得到弃土烧结粗胚;
5)将步骤4)中的弃土烧结粗胚进行研磨,得到最大粒径≤0.15mm弃土烧结微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建筑弃土烧结微粉制备的生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分包括以下条件中任一项或多项:
A1)所述的弃土烧结微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活性指数≥70%;
A2)所述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硫铝酸盐水泥中的一种;
A3)所述的纳米CaCO3为粉末状晶体,并且该纳米CaCO3的纯度≥99.9%;
A4)所述的纳米CaCO3的粒径≤200nm;
A5)所述的再生PET纤维为纤维长度≤2cm的聚酯纤维;
A6)所述的氢氧化钠激发剂为粉末状晶体,并且该氢氧化钠激发剂的纯度≥99.9%;
A7)所述的水为自来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建筑弃土烧结微粉制备的生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包括以下条件中任一项或多项:
B1)所述的二次拌和通过机械搅拌完成;
B2)所述的二次拌和的搅拌时间≥2min;
B3)所述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20-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建筑弃土烧结微粉制备的生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条件中任一项或多项:
C1)所述的浇筑过程的浇筑条件为温度≥5℃,相对湿度≥50%;
C2)所述的成型过程的成型方式为机械压制成型;
C3)所述的养护过程为自然养护或标准养护中的至少一种;
C4)所述的养护过程的养护时间≥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30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