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耐蚀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6941.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4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邹军涛;石林;王宇轩;石浩;颜天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1/06;C22C9/00;C22F1/08;C22F3/00;B21B1/16;B21B3/00;B21C2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高耐蚀性 cu ni mn 合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耐蚀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Cu‑Ni‑Mn合金铸锭;步骤2:对步骤1中Cu‑Ni‑Mn合金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然后对热挤压的Cu‑Ni‑Mn合金进行室温冷轧处理;步骤3:对步骤2中冷轧处理后的合金进行电脉冲处理,得到高强度高耐蚀性的Cu‑Ni‑Mn合金。本发明制备的Cu‑Ni‑Mn合金兼顾了高强度和高耐蚀性能。不但组织均匀细小,且合金最高可同时拥有强度为1266.6MPa,腐蚀速率为0.053mm/year的优良综合性能,为后续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元Cu合金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高耐蚀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u-Ni-Mn合金是一种新型铜基弹性材料,是一种与铍青铜类似的、具有强烈时效硬化特性的合金材料。Cu-Ni-Mn合金不但“无铍毒”,并且与铍青铜合金相比,还具有强度高、硬度大、弹性好、高温性能好等优点;也有着耐蚀性好以及特殊的电性能,是船舶制造、海底管道、石油化工、热双金属制备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我国在海底输油管道和船舶制造中使用的Cu-Ni-Mn合金虽然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是强度只有300MPa左右,低的强度导致其在工作时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因此,目前往往通过时效强化和加工硬化的手段来提高Cu-Ni-Mn合金的强度。但是,Cu-Ni-Mn合金在时效过程中,Mn、Ni原子会从α-Cu基体中脱溶并以θ-MnNi相的形式沉淀,虽然其显著提高了Cu-Ni-Mn合金的强度,但是严重降低了Cu-Ni-Mn合金的耐蚀性能;加工硬化会使Cu-Ni-Mn合金组织中产生大量的位错、孪晶等缺陷,其也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强度,但是由于位错、孪晶等缺陷使合金晶粒能量显著提高,加剧了腐蚀的倾向性与腐蚀速率,因此,Cu-Ni-Mn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往往此消彼长、相互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高耐蚀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后处理方式下,Cu-Ni-Mn合金无法兼顾高强度和高耐蚀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强度高耐蚀性Cu-Ni-Mn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Cu-Ni-Mn合金铸锭;
步骤2:对步骤1中Cu-Ni-Mn合金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然后对热挤压的Cu-Ni-Mn合金进行室温冷轧处理;
步骤3:对步骤2中冷轧处理后的合金进行电脉冲处理,得到高强度高耐蚀性的Cu-Ni-Mn合金。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具体过程为:采用T2纯铜,加入20%的电解镍、20%的电解锰,熔炼温度在1135~1165℃进行,炉料完全熔化后保温5~10min加变质剂,加热搅拌15~20min后再用水冷铜模浇注,得到Cu-Ni-Mn合金铸锭。
步骤1中,所述变质剂为硼粉。
步骤2中,热挤压处理的具体过程为:将Cu-Ni-Mn合金铸锭包裹0.5~1mm厚的铜皮,并置于加热温度为940~960℃的氮气加热炉中进行软化处理,保温时间为85~95min,保温结束后放入预热至395~405℃的挤压筒中进行热挤压处理,控制挤压力不低于3500KN,挤压速率为20~32mm/s,挤压比为9:1,然后得到Cu-Ni-Mn合金试棒。
步骤2中,室温冷轧处理的具体过程为:将热挤压处理后的Cu-Ni-Mn合金试棒进行车削加工,然后利用立式冷轧机在室温环境下对合金试棒进行冷轧处理,冷轧方向沿着热挤压轴向方向进行,形变过程每道次往复两次保证合金各部分变形均匀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理工大学;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6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CO催化燃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RTO蓄热式焚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