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复杂相变特性流体环境中的微透镜热回流工艺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6542.8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9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木军;时翠翠;邱金峰;杨之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相变 特性 流体 环境 中的 透镜 回流 工艺 分析 方法 | ||
一种热回流工艺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整体的三维几何模型,该整体的几何模型为一个长方体,其表面即为计算的边界,其内部即为计算域;步骤2:取整体几何模型的一部分作为局部研究对象,取局部三维几何模型的一个截面,建立一个二维几何模型;步骤3:用前处理软件对二维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设置初步的边界条件和流体区域;步骤4:将网格导入FLUENT软件中,定义用于仿真计算热回流过程的计算模型,同时确定求解计算该过程的控制方程;步骤5:设置仿真模型的边界条件和求解控制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步骤6:对控制方程进行迭代计算。基于此方法,可以分析和评估热回流成型过程,更好地控制实际生产的相应参数来实现更精确的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光学器件、微流体器件的加工工艺领域,具体涉及微纳 加工方法的分析和评估,尤其涉及一种在复杂相变特性流体环境中的微透 镜热回流工艺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微透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光学元件,在光学传感器,光纤耦合,集 成三维成像,光束整型等领域都有应用。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微透镜的 形态也各不相同,包括不同数值孔径的球形透镜、椭球透镜、圆柱形透镜、 倾斜透镜等等。由于微透镜的广泛应用和形态多样性,学者们提出了许多 加工方法,如超精密机床加工、激光直写技术、灰度掩膜技术、湿法刻蚀、 挤出打印、热回流等等。在这些技术中,热回流是最简单、经济的加工方 法,且能够获得非常高的表面精度。
热回流技术是利用处于熔融状态的有机物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趋于 能量最小化的原理来实现微结构的整形和表面光滑。在没有任何技术手段 的作用下,熔融的有机物会最终回流成球形,数值孔径由有机物和基底的 属性决定。为了加工形态多样的微透镜,需要对热回流过程进行控制。近 年来,学者们提出许多新的热回流加工方法,来实现对热回流过程的控制。 在这些方法中,通过将热回流和翻模过程结合起来,利用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辅助热回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和普适性。引入PDMS之后,不仅可以加工接触线确定的不同数值孔径的 球形透镜,还可以加工倾斜角不同的倾斜透镜,两者分别利用了热回流的 整型和表面光滑的原理。在现有技术中,这两种作用是不能同时满足的, 那么引入PDMS后该方法是如何实现高度的普适性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问 题。由于基于该方法的微透镜加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很难用实验 方法研究它的成型过程,也就很难细致地分析实验过程中一些工艺参数对 实验的影响,不利于进一步优化实验参数,更精确地控制实验过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复杂相变特性流体环境 中的微透镜热回流工艺分析方法,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 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回流工艺分析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1:根据热回流实验涉及的两相流体的整个流动区域,建立整体 的三维几何模型,该整体的几何模型为一个长方体,其表面即为计算的边 界,其内部即为计算域;利用仿真计算前处理软件划分网格,设置初步的 边界条件和计算域内流体的性质;将网格导入FLUENT软件中,设置用于 仿真计算的计算模型,从而确定相应的控制方程;设置计算域内材料参数 和计算边界的边界条件;在计算域内,距离底部计算边界一定高度处设置 监控点,用于采集该点处温度值在仿真计算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设 置求解控制方程的计算方法并给求解计算中涉及到的变量设置初值,基于 这些初值和计算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迭代计算;最后对之前监控点处得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得到该处的温度时间函数;
步骤2:取步骤1中整体几何模型的一部分作为局部研究对象,建立 一个局部的三维的几何模型,为了简化计算量,仅取局部三维几何模型的 一个截面,建立一个二维几何模型,用于之后的仿真计算,该二维几何模 型的边线为计算边界,内部为计算域;
步骤3:用前处理软件对步骤2中的二维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设 置初步的边界条件和流体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6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应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电网映像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