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38815小口径管材的热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5095.4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5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宋威;连轶博;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机金属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3/08 | 分类号: | B21C23/08;B21C31/00;B21C37/06;C21D8/10;C21C7/068;C21C7/06;C21C7/064;C22C3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38815 小口径 管材 热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38815小口径管材的热加工方法,通过熔炼→锻造热轧→坯料准备→热挤压→检验的工艺流程,生产出高成材率、低成本的S38815小口径管材,采用热挤压工艺可生产小口径的管材,荒管成材率约为82%,填补了国内自主生产小口径热挤压无缝管技术空白,提升产品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加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合金材料的加工及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S38815小口径管材 的热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S38815是MECS开发的可在多种不同的硫酸浓度、温度和特定应用中体现出优异耐腐蚀的高硅不锈钢材料。S38815一是在高温浓硫酸中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具备耐点腐蚀、缝隙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的特点;二是克服高硅不锈钢存在的脆性富硅相,热加工性能较差的缺点,具备良好的塑形变形性能。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硫酸厂30-40%的干燥塔、吸收塔发生过塔体腐蚀渗漏事故,塔体 腐蚀渗漏后进行补漏处理的工作难度极大,而且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为此,国外装备及钢 铁行业龙头企业开始联合研发特种不锈钢替代钢壳内衬耐酸瓷砖制造干吸塔,增加设备 的安全性,降低生产运行维护成本。比如国外公司先后开发了Zecor(类似ASTMS38815)、 Saramet35、sandvik SX(类似ASTM S32615)等牌号,但由于加工工艺、使用性能、成 本等原因,未能在国内广泛应用。
S38815成分中含6Si,热加工塑性极差,管材生产只能通过热挤压方式生产,国内还 没有生产小口径S38815挤压管的厂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38815小口径管材的热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S38815小口径管材的热加工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熔炼:根据S38815的化学成分以及烧损量配备原材料,将原材料熔成钢水,加入28-35kg/t的造渣剂进行初炼,用还原剂还原钢水中的氧化金属,调整钢水中的Cr含 量高于所炼钢种规定的目标值的下限,钢水温度达到1625-1650℃时,钢水出炉;
(2)吹氧脱碳:将钢水兑入氩氧精炼炉或真空脱碳精炼炉,先进行拉渣,接着根据兑钢成分计算应补加的合金原料,钢水温度保持在1600℃以上,然后进行精炼,初始碳含量在1.0%±0.2%时进行吹氧脱碳;补加28-35kg/t的造渣剂进行造渣,并控制温度达到1730℃,当碳低于0.018%时进入下一步骤;
(3)还原:向钢水中加入10-15kg/t硅铁合金进行预还原,当渣中的铬氧化物还原完全后,去除全部预还原渣;加入金属硅进行合金化,使硅元素达到目标值;重新补加造 渣剂,加入1.5-2.0Kg/T的强脱氧剂铝,进行深脱氧与脱硫;
(4)出钢:对已完成脱氧的钢水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根据目标值必要时添加Ni、Cr、Mo等合金元素最终成分微调,吹入氩气搅拌,温度在1590-1630℃时,出钢进入LF钢包;
(5)钢包精炼:利用电极化渣与升温,调温到浇铸温度,底吹氩气,弱搅拌,利用 弥散型的氩气泡排除钢水中的非金属夹杂物,采用下注法,把LF钢包中的钢水浇铸形成 钢锭,钢锭空冷后脱模;
(6)锻造热轧:对钢锭进行锻造,第一火次锻造加热温度为1140-1180℃,开锻温度为1040℃±20℃,终锻温度为980℃以上,锻造每次下压量控制在20-40(mm),锻造得 到方坯;对上述方坯进行热轧形成管坯;
(7)坯料准备:从上述管坯上按规定定尺切取短段,然后采用深孔钻和车床加工出所需尺寸的管状坯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机金属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国机金属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5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