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38815小口径管材的热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5095.4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5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宋威;连轶博;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机金属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3/08 | 分类号: | B21C23/08;B21C31/00;B21C37/06;C21D8/10;C21C7/068;C21C7/06;C21C7/064;C22C3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38815 小口径 管材 热加工 方法 | ||
1.一种S38815小口径管材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熔炼:根据S38815的化学成分以及烧损量配备原材料,将原材料熔成钢水,加入28-35kg/t的造渣剂进行初炼,用还原剂还原钢水中的氧化金属,调整钢水中的Cr含量高于所炼钢种规定的目标值的下限,钢水温度达到1625-1650℃时,钢水出炉;
(2)吹氧脱碳:将钢水兑入氩氧精炼炉或真空脱碳精炼炉,先进行拉渣,接着根据兑钢成分计算应补加的合金原料,钢水温度保持在1600℃以上,然后进行精炼,初始碳含量在1.0±0.2%时进行吹氧脱碳;补加28-35kg/t的造渣剂进行造渣,并控制温度达到1730℃,当碳低于0.018%时进入下一步骤;
(3)还原:向钢水中加入10-15kg/t硅铁合金进行预还原,当渣中的铬氧化物还原完全后,去除全部预还原渣;加入金属硅进行合金化,使硅元素达到目标值;重新补加造渣剂,加入1.5-2.0Kg/T的强脱氧剂铝,进行深脱氧与脱硫;
(4)出钢:对已完成脱氧的钢水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根据目标值必要时添加Ni、Cr、Mo等合金元素最终成分微调,吹入氩气搅拌,温度在1590-1630℃时,出钢进入LF钢包;
(5)钢包精炼:利用电极化渣与升温,调温到浇铸温度,底吹氩气,弱搅拌,利用弥散型的氩气泡排除钢水中的非金属夹杂物,采用下注法,把LF钢包中的钢水浇铸形成钢锭,钢锭空冷后脱模;
(6)锻造热轧:对钢锭进行锻造,第一火次锻造加热温度为1140-1180℃,开锻温度为1040℃±20℃,终锻温度为980℃以上,锻造每次下压量控制在20-40(mm),锻造得到方坯;对上述方坯进行热轧形成管坯;
(7)坯料准备:从上述管坯上按规定定尺切取短段,然后采用深孔钻和车床加工出所需尺寸的管状坯料。
(8)热处理工艺:讲管状坯料预热至1050℃,使用120系统感应炉加热管坯,先将感应炉以450V电压加热至1150℃,加入管状坯料观察并均温20-30s,使用感应炉以400V加热至1190℃,加热过程中管状坯料测温点为1180℃,管状坯料头尾部温度控制在1200-1220℃之间;
(9)热挤压工艺:对经过热处理工艺的管状坯料进行热挤压,挤压模挤压针挤压比21.42,蓄势罐氮气压力26-26.5MPA,充油压力29-29.5MPA,敦粗压力13±1MPA,突破压力21-23MPA,挤压速度260-300mm/s,形成钢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锻造采用从中间向端部锻造,每一火次先将一端锻造成型,另一头回炉加热,锻造成型端至于炉外,锻造完毕后两头进行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将电渣锭逐渐锻造为240方、180方、每锻造一个道次均需要2个火次,锻造得到管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管状坯料外径为118±0.5mm,长度为300-320mm,通孔直径3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管状坯料头尾部加20mm保温垫,管状坯料进入感应炉内490mm±5mm位置,测温点位于345mm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机金属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国机金属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50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