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木建筑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居住建筑的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9090.0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1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董彦莉;薛芳;张营敏;闫飞飞;范江涛;高慧芳;郭鹏飞;李建达;韩云山;郑利锋;赵致艺;张晓双;张兆鹏;王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赵娟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木 建筑 混凝土 框架结构 居住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土木建筑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居住建筑的加固方法,具体方法分类如下:(1)加大截面加固法,采取增大混凝土结构或构筑物的截面面积,以提高其承载力,满足正常使用,可广泛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等构件和一般构筑物的加固。本发明所提供的建筑加固方法,可以针对实际使用需求而选取不同的加固方法,加固方法多样,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建筑物进行针对性的加固,可有效提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抗震承载力和抗震变形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居住建筑的使用寿命,提高居住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建筑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居住建筑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目前的居住建筑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废旧建筑的维护、改造加固再利用,节约建筑材料,走持续发展道路,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
建筑物受使用环境的影响而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重载、高温、腐蚀(氯离子侵蚀)、疲劳、粉尘,违章在结构上下部任意挖洞、开孔、乱吊重物、乱割、超载、温湿度变化、环境水冲刷、风化、冻融和碳化等,以及由于缺乏对建筑物正确的管理、鉴定、检查、维修、保护和加固的常识所造成的对建筑物管理和使用不当,致使不少建筑物出现不应该有的早衰现象。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新建筑物工程事故的处理,还是对已用建筑物是否危房的判定;无论是为了抗御灾害所需进行的加固,还是为了灾后所需进行的修复;无论是为适应新的使用要求而对建筑物实施的改造,还是对建筑进入中老年期进行正常的诊断处理,都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鉴定,以期对可靠性作出科学的评估,都需要对建筑物实施准确的管理维护和改造、加固,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木建筑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居住建筑的加固方法。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建筑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居住建筑的加固方法,具体方法分类如下:
(1)加大截面加固法
采取增大混凝土结构或构筑物的截面面积,以提高其承载力,满足正常使用,可广泛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等构件和一般构筑物的加固;
(2)外包钢加固法
在混凝上构件四周包以型钢的加固方法,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增大混凝上截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承载力的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3)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适用于要求提高承载力、刚度和抗裂性及加固后占用空间小的混凝上承重结构;
(4)粘贴碳纤维片材法
在混凝土构件外部粘贴钢板,以提高其承载力,满足正常使用,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构件;
(5)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
通过支承构件的轴心受压将荷载直接传给基础或其他承重结构,也可以支承结构的受弯或桁架作用来间接传递荷载;
(6)其他加固方法
增设支撑体系和剪力墙等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改变构件的刚度比值,调整原结构内力,改善结构和构件的受力状况,多用于增强单层厂房、底框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的空间刚度以提高其抗水平力的能力;
混凝土建筑恢复性加固,应根据恢复重建阶段结构可靠性与抗震性能鉴定的结论,针对结构存在的具体问题综合选择以下的种或多种加固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90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布机的夹料组件
- 下一篇:带有可调二次风的双旋流超低氮气体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