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热低黏度新能源汽车用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1937.0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雅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蜀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83/07 | 分类号: | C09J183/07;C09J183/05;C09J11/04;C09J11/06;C09J11/08;C08G77/20;C09K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鼎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5 | 代理人: | 杨冬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新产***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黏度 新能源 汽车 用灌封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低黏度新能源汽车用灌封胶的制备方法,涉及密封材料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油;制备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制备改性混合填料;制备基料;将基料和铂金催化剂加入到高速分散机中以1200‑1400rpm的速度搅拌分散2‑5h,抽真空除泡后得到混合物A;将基料和端含氢硅油、抑制剂、增粘剂加入到高速分散机中以1200‑1400rpm的速度搅拌分散4‑5h,抽真空除泡后得到混合物B;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按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后抽真空除泡,再注入模具中室温硫化即可,本发明灌封胶各项性能优异,具有优良的粘结性、耐开裂性、导热性能,可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和锂电池的绝缘防水、导热及防震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导热低黏度新能源汽车用灌封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近几年在市场上所占份额逐年上升,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也日益成熟。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可以有效减少对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因此近年来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其中的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但其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对汽车电机绕组端部进行灌封保护以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一直是技术工作者的关注重点,而且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存在锂电池发热等问题,考虑到电机的实际工况条件并更好的应对汽车锂电池的发热,目前大多采用加成型导热灌封胶对汽车电机和锂电池加以保护,加成型灌封胶由于固化过程不生产副产物,能在苛刻条件下保持更加的电气性能,而且具有高交联密度以及速度易控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和锂电池的绝缘防水及防震,但加成型导热灌封胶密度较大,会导致汽车整重增加,且黏度较高、流动性差等诸多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企业对灌封胶提出了诸多要求,比如应具有高导热、流动性好、耐开裂、粘结力强、阻燃等,如果能够出现满足这些需求的灌封胶必然具有极高的市场前景。
中国专利CN103160233A公开了一种腰果酚改性环氧灌封胶,由环氧灌封胶A组份和固化剂B组份组成,环氧灌封胶A组份由双酚A环氧树脂和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组成,双酚A环氧树脂和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重量比为85~95:5~15;环氧灌封胶固化剂B组份由腰果酚、混胺和促进剂组成,腰果酚、混胺和促进剂的重量比为60~80:20~40:3~10,环氧灌封胶A组份和固化剂B组份的重量比为3.5~4.5:1。固化剂为中常温固化剂,能够在中常温条件下固化。该发明还提供了制备腰果酚改性环氧灌封胶的方法,采用腰果酚为原料,可通过最苛刻的ROSH环保标准。使用混胺为原料替代脂肪胺,可降低成本。延长了凝胶时间,满足了操作时间的需求,固化时间短,理化性能好。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导热低黏度新能源汽车用灌封胶的制备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导热低黏度新能源汽车用灌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二甲基乙烯基乙氧基硅烷、浓硫酸、甲苯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30-40℃搅拌30-60min后滴加去离子水,滴毕后升温至回流反应5-8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分液,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至中性,再加入氢氧化钾,升温回流反应4-6h,得到共沸反应液,将共沸反应液与阳离子树脂于40-50℃下搅拌中和20-50min后抽滤,滤液高温减压浓缩即可得到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蜀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蜀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19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DirectX的大数据量参数曲线回放方法
- 下一篇:飞机磁罗盘仪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