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子换挡器、汽车电子换挡器的控制方法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0584.2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3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为;尹伟;胡学明;何战慧;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4 | 分类号: | F16H59/04;F16H6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子 换挡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换挡器、汽车电子换挡器的控制方法及汽车,该电子换挡器包括一下壳体,在下壳体上设有一档位面板,在档位面板上开设有面板通孔,在下壳体的上方还设有一换挡杆,换挡杆穿设于所述面板通孔,换挡杆的顶部与一换挡手柄固定连接,在下壳体内还设有一电路板以及永磁体,在永磁体上设有多个霍尔传感器,在下壳体的底部设有一固定基座,在固定基座上开设有基座通孔。本发明提出的汽车电子换挡器,可有效避免误挂挡,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换挡器、汽车电子换挡器的控制方法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工业在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汽车作为人们工作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汽车而言,电子换挡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件。电子换档器以操作简洁、空间小、便于安装以及反应灵敏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汽车上。其中,电子换档器的重要开发内容就包含换档逻辑以及合理的换档方法,其不仅要满足整车功能要求,而且要能使换档器与变速器之间进行较好的匹配,实现整车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目前,汽车换档器主要采用机械式换档器,其中包含直排换档器以及蛇排换档器。此两种换档器都是通过机械式的方式,通过拉索将换档器与变速箱相连接,且直排换档器的档位布置在同一条纵向直线上,需要的纵向空间相对较大。
然而,上述的机械式换档器,直排换档器的档位布置在同一条纵向直线上,需要的纵向空间相对较大,容易引起误挂档,损坏变速箱,甚至引起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部分换挡器,容易引起误挂挡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电子换挡器,其中,包括一下壳体,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一档位面板,在所述档位面板上开设有面板通孔,在所述下壳体的上方还设有一换挡杆,所述换挡杆穿设于所述面板通孔,所述换挡杆的顶部与一换挡手柄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壳体内还设有一电路板以及永磁体,在所述永磁体上设有多个霍尔传感器,在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一固定基座,在所述固定基座上开设有基座通孔。
所述汽车电子换挡器,其中,在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六个所述霍尔传感器,所述档位面板的形状为方形,在所述档位面板的下表面的侧缘设有多个卡扣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汽车电子换挡器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电子换挡器为如上所述的电子换挡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当前档位为P档,当检测到换挡杆的第一换挡动作,且接收到一解锁指令以及制动指令后,则将所述当前档位切换为N档,其中所述第一换挡动作为换挡杆向前挂一段;
当检测到换挡杆的第二换挡动作,且接收到一所述解锁指令以及所述制动指令后,则将所述当前档位切换为R档,其中所述第二换挡动作为换挡杆向前挂两段;
当检测到换挡杆的第三换挡动作,且接收到所述解锁指令以及所述制动指令后,则将所述当前档位切换为N档,其中所述第三换挡动作为向后挂一段;
当检测到换挡杆的第四换挡动作,且接收到所述解锁指令以及所述制动指令后,则将所述当前档位切换为D档,其中所述第四换挡动作为向后挂两段。
本发明提出的汽车电子换挡器的控制方法,在换档时,R档、P档以及N档不能直接切换至M档,必须要通过D档才能切换为M档,无法直接从其它档位挂入R档,必须输入制动踏板信号和解锁信号才能挂入R档;此外,无法直接从P档挂入其他档位,必须输入制动踏板信号和解锁信号才能挂出P档,即使换档杆拨动错了也不会引起误挂档,这种换档方法满足了电子换档器与整车及变速器的匹配要求,保证了行车安全性。
所述汽车电子换挡器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0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