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斛酒制备用剪断破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5318.0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3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金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沂市中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18/12;B02C18/22;B02C23/36;B02C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盛时永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斛 制备 剪断 破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石斛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石斛酒制备用剪断破碎装置,包括有机架、药筐、直线位移机构、升降机构、称量机构、剪断机构、破壁粉碎机构、进液机构、出料机构、工业电脑和控制器;称量机构、破壁粉碎机构固定安装在机架上,药筐为一侧开口的框体且开口处朝向剪断机构,药筐铰接在称量机构上,药筐位于剪断机构侧上方,剪断机构固定安装在破壁粉碎机构上且相互连通,直线位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固定安装在药筐上且相互传动连接,进液机构和出料机构均与破壁粉碎机构连通;该技术方案解决了石斛原料和基酒的配比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节省了人力,节省了购买多种设备的成本,产量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斛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石斛酒制备用剪断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石斛,多年生兰科草本植物,按品种珍贵程度分为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黄草石斛、马鞭石斛等70余种,其中,霍山石斛独占鳌头。霍山石斛为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非常好的养生与药用价值。在中国悠久的养生文化中,霍山石斛因其非凡的功效,成为历代医家和王公贵族推崇的养生极品。
根据历代典籍对石斛的记载“味甘,性平,无毒。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入胃、肾二经。清胃生肌,逐虚热,强肾益精,疗脚膝痹弱,厚肠止泻,安神定惊。益阴也,而愈伤中;清肺也,则能下气。其安神定惊,兼入心也”,石斛作为滋阴补益、治病救人的上品,在历史上已应用无数,《千金翼方》、《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备急千金要方》、《普济方》、《医醇剩义》等典籍收载石斛相关的方剂有570多剂,其中以石斛为君药者达36剂,广泛用于调养或治疗阴虚所致的虚劳衰损、心神不宁、虚火上炎、视物不清、腰酸腿疼、手脚冰凉、四肢麻木、耳聋耳鸣及阳痿、少精、尿频、消渴等症。
诸如上言,石斛在治病养生方面有着奇效,而如今市面上石斛品种混杂,是非难辨。究竟何种石斛最佳《名医别录》:“生六安水傍石上“;《本草经集注》:“形似蚱蜢髀者为佳”,该书最早提出石斛的形状,“蚱蜢髀”即蚱蜢的大腿;《新修本草》(该书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可见当时的官方确认了“六安”为石斛的道地产区;《千金翼方》:“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本草图经》(该书是一部承前启后的药物学巨著,是宋朝最完善最科学的医药书):“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惟生石上者胜”,“雀髀”即麻雀腿,是米斛的形象写照;《本草衍义》石斛,细若小草,长三、四寸(约9cm),同样为“米斛”特征;《本草纲目拾遗》:“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细如灯心,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形如累米,多节,类竹鞭”,再次非常明确地阐明霍山米斛“最佳”。
目前,霍山石斛多以鲜条、干条、枫斗等形式服用。鲜条多为采收、去杂后直接食用或煲汤,现采现食,不能长期保存;干条是鲜条经采收、去杂、清洗(或不清洗)、烘干而成,此过程需要高温处理,所得产品水分一般控制在5%以下;枫斗是以鲜条经采收、去杂、清洗(或不清洗)、烘软、卷曲、定型、干燥、去叶鞘、整理而成,此工艺需多次高温处理,工序较多,
耗时长。其中,鲜条不易保存,不适用于市场的广泛的推广与销售;干条和枫斗多采用煲汤、煮茶等方式服用,由于霍山石斛主要成分为多糖,其特点是分子量大,有粘性,水煮或泡茶等方式较难溶出,故总体生物利用度较低,以致霍山石斛的功效不能很好地发挥;且干条或枫斗加工过程能耗、人工费用较高,大大增加了霍山石斛相关产品的成本,长时间的加热处理,也使霍山石斛中的维生素等不耐热成分受到很大的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霍山石斛产业的发展。在霍山石斛酒的加工方面,现行均采取较为传统的制备工艺,主要是通过水煎煮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进行深加工,由于霍山石斛多糖有较大的粘性,较难溶出,需加使用较大的加水量(10-20倍)和长时间(3-8h)、多次(3-5次)的煎煮。即便如此,该工艺的提取得率(提取物重量占原药材干重的比例)和有效成分提取率(%) (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量占原药材中有效成分总量的比例)仍不理想,分别为15%-25%和10%-15%,长时间的煎煮使能耗升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在此过程,大部分不耐热、易氧化成分均遭到严重破坏,所得提取物功效势必打折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沂市中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沂市中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5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