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矿缓倾斜层状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1144.0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0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冯立忠;栾旭东;刘昌毅;宫在阳;郝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招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国环固废创新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衣然 |
地址: | 26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倾斜 层状 矿体 采矿 方法 | ||
1.一种金属矿缓倾斜层状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矿缓倾斜层状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采场划分:沿矿体走向,每20~30m划分为一个中段,每个中段内再划分矿房;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每间隔100m掘进一个通风上山(4),两个通风上山(4)之间布置两个采场,每个采场沿走向50m,阶段高度25m,采场采幅等于矿体厚度,顶柱(6)斜长2m,底柱斜长3m;
B:采准工程:阶段沿脉运输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在采场一侧,自运输巷沿着倾向向上掘进通风上山(4),并以此为回采的切割空间,断面2m×1.2m,矿脉控制在腰线位置;
C:切割工程:采用拉底和扩漏同时进行的方法进行拉底,沿阶段运输巷(1)每隔5米向上掘进斗颈,在斗颈上部以45°倾角向两侧打炮孔,扩大斗颈,最终使相邻斗颈连通,同时完成扩漏和拉底工作;
D:通风:新鲜风流由下阶段运输巷道经漏斗(2)进入工作面,清洗工作面以后的污风经通风上山(4)或上部联络道排至上阶段运输巷(8)道,工作面沿走向每推进25米,在顶柱(6)处掘进联络道与上阶段运输巷(8)连通,解决人行、通风问题;
E:矿石运搬:采用电耙出矿,考虑到电耙的有效耙距,第一分段崩落的矿石可能会耙运困难,可采取增加电耙电机功率或者在打点柱支护的同时,利用人工的沿倾斜方向向下运至电耙可以耙到的位置,电耙绞车安设在拉底平巷(3)道中,随着工作面推进到一定距离以后,适当移动电耙绞车;
F:地压管理:在进行电耙出矿前,支护人员要及时对采场进行木点柱(5)临时支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缓倾斜层状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E步骤中所述电耙绞车初始功率为30KW,耙斗容积0.2~0.3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缓倾斜层状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F步骤中所述木点柱(5)网度在1.5m×1.5m,使工作面顶板暴露宽度在2m以内,并在最前排木点柱(5)挂柔性防护网17米,以阻挡爆破的矿石飞入空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缓倾斜层状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F步骤中随着采场沿着矿体走向逐渐推进,对于回采结束采场的漏斗(2)和顶部联络道(7)要及时进行封堵,以防止局部坍塌造成碎石掉落,也可防止风流短路,为后续采场作业提供稳定的新鲜风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缓倾斜层状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中所述矿脉控制在平巷肩角位置,断面为2.0m×2.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矿缓倾斜层状极薄矿体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C步骤中所述炮孔为左右两边工作面对称布置;炮孔分为上下两行排列,间距600mm,每一侧上一行布置6个炮孔,下一行布置7个炮孔;爆破时分两次爆破落矿,第一次起爆1、3、5、7号炮孔,雷管段数分别为1段、3段、5段、7段,第二次起爆12、32、5 2号炮孔,雷管段数分别为1段、3段、5段;炮孔的长度1800mm,上一行炮孔间距从两端到中间依次为500mm、600mm、600mm、700mm、700mm,下一排间距从两端到中间依次为400mm、500mm、600mm、600mm、700mm、700mm,炮孔水平方向的角度为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招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国环固废创新科技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招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国环固废创新科技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11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