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缸套抓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6894.0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5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范俊凯;严康敏;王玉洁;孟学兰;彭宝斌;谢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2 | 分类号: | B25J9/02;B25J9/14;B25J15/02;B25J19/02;B22D17/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抓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套抓取装置,包括主体支架、横向滑动机构、纵向升降机构和抓取机构,横向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主体支架上,纵向升降机构与横向滑动机构固定连接,抓取机构顶部与纵向升降机构固定连接;横向滑动机构包括滑轨、滑块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滑块沿滑轨移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转接板和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于主体支架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转接板固定连接,转接板通过连接杆与第一气缸连接,第一气缸活塞杆末端与滑块固定连接。能够将输送带末端的缸套抓取至预热炉的两个预热工位上,缩短取件机器人在每一压铸生产循环的工作时间,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取件机器人负荷,提高机器人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缸套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缸套铸件毛坯通常采用高压铸造工艺进行生产,生产效率高。在高压铸造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缸套进行预热。传统的缸套传送至预热炉的方式为:首先人工将缸套放置在缸套输送带上,再通过输送带将缸套输送至末端等待抓取,然后压铸单元内的取件机器人抓取缸套输送带末端的缸套放置在缸套预热炉中。
该传送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每一个生产循环过程中,缸套从缸套输送带抓取至缸套预热炉和从预热炉中取出预热好的缸套均需由取件机器人完成,取件机器人在一个生产循环过程中工作时间长,负荷大,寿命降低。2、每从缸套输送带抓取一次缸套放置在预热炉中,需4s~5s工作时间,取件机器人单一生产循环过程工作时间长意味着整个压铸单元的节拍较长,生产效率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缸套抓取装置,其能够将输送带末端的缸套抓取至预热炉的两个预热工位上,缩短取件机器人在每一压铸生产循环的工作时间,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取件机器人负荷,提高机器人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缸套抓取装置,包括主体支架、横向滑动机构、纵向升降机构和抓取机构,所述横向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主体支架上,纵向升降机构与横向滑动机构固定连接,抓取机构顶部与纵向升降机构固定连接,通过纵向升降机构带动抓取机构上下运动,用于抓取或放置缸套;所述横向滑动机构包括滑轨、滑块和驱动组件,滑轨固定于主体支架上,滑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上,驱动组件驱动滑块沿滑轨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转接板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于主体支架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转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板通过连接杆与第一气缸固定连接,第一气缸活塞杆末端与滑块固定连接,第一气缸运动行程开始端与输送带末端位置相对应,第一气缸运动行程末端与预热炉靠近输送带的第一预热工位位置相对应,第二气缸运动行程末端与预热炉远离输送带的第二预热工位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纵向升降机构包括与滑块固定连接的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转接支架下方的纵向升降板固定连接,由第三气缸控制纵向升降板上下运动,所述纵向升降板底面与抓取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接支架与滑块之间连接有加强斜撑,该加强斜撑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转接支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多个与缸套缸孔位置相对应的抓取组件,该抓取组件包括夹爪升降气缸、夹爪松紧气缸和夹爪,夹爪升降气缸顶端与纵向升降机构底部固定连接,夹爪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底面连接夹爪松紧气缸,夹爪松紧气缸连接夹爪,控制夹爪的张开和收缩。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检测开关,用于检测卡爪是否进入缸套的缸孔中。
进一步,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根,上、下平行固定于主体支架上,所述滑块上设有与滑轨对应配合的卡接滑槽。
进一步,所述主体支架上固定有控制盒,该控制盒与横向滑动机构、纵向升降机构和抓取机构连接。
本发明通过主体支架上的横向滑动机构调整纵向升降机构水平方向的位置,纵向升降机构调整抓取机构竖直方向的位置,使得抓取机构能够根据需要抓取或放置缸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6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边框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逃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