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冲星周期跃变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16263.2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6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奕迪;周心婷;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C2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周晓艳;张勇 |
地址: | 410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周期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脉冲星周期跃变的检测方法,首先需要利用历元折叠法将探测数据分段折叠轮廓;再计算每组折叠轮廓与第一组折叠轮廓的KL距离;最后计算KL距离的标准差,并判断是否超过门限范围来判断脉冲星周期是否发生跃变。应用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效果是:检测过程精简,且能够快速有效检测出脉冲星周期是否发生跃变,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动力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冲星周期跃变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X射线脉冲星导航方法是一种天文导航方法,具有自主性强、抗干扰能力强、导航误差不随时间累积、同时服务于近地航天器与深空探测器等优势。脉冲星计时参数是脉冲星导航的基本输入参数,其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导航的精度。而脉冲星的周期跃变会对脉冲星计时参数产生较大影响。
脉冲星的周期跃变事件是指脉冲星自转频率突然改变的现象,且脉冲星自转频率变化率与原自转频率之比,即dF0/F0通常在10-8-10-6之间。周期跃变发生时,脉冲星自转频率的导数增加,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稳定。这种“恢复”现象被认为是中子星内部超流体重新达到平衡的状态,恢复的时间也可能跨越数天或数年不等。由于脉冲轮廓具有稳定性,它能够有效地揭示脉冲星辐射区的物理参数和结构,脉冲星周期跃变发生时其脉冲轮廓也会相应改变。脉冲星根据周期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正常脉冲星、磁星以及毫秒脉冲星。周期跃变在年轻的正常脉冲星中每隔几年会发生一次,随着脉冲星年龄的增加,发生周期跃变的间隔也会加长。目前脉冲星周期跃变发生的机理并不清楚,故该现象的发生是难以预测的。
随着脉冲星观测活动的增多与深入,更加需要提出一种可实际应用的周期跃变判断方法。在天文研究方面,可以灵敏捕捉到脉冲星周期跃变的发生,对周期跃变理论进行验证,并且有利于帮助揭示周期跃变发生的机理。对于脉冲星导航来说,在进行在轨数据处理时,要对实测数据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周期跃变情况,须停止应用该脉冲星的数据进行导航,否则导航定位精度会受到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KL距离标准差的脉冲星周期跃变的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脉冲星周期是否发生跃变,实用性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脉冲星周期跃变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基于KL距离标准差获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探测数据分成M段折叠轮廓,M取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第二步,计算第N组折叠轮廓与第一组折叠轮廓的KL距离,N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M的自然数;
第三步,计算KL距离的标准差,并判断是否超过门限范围,若超过门限范围,则判定为脉冲星周期跃变,否则,则判定为脉冲星周期未发生跃变。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第一步中利用历元折叠法将探测数据分段折叠轮廓。
以上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将探测数据分段折叠轮廓具体为:
假设观测周期为Tobs,含有Np个脉冲星周期,即Np=floor(Tobs/P);脉冲星周期P进一步划分为Nb个封装段,每个封装段的长度为Tb;
历元折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将记录在后续周期内的光子TOA序列折合到第一个周期;
步骤1.2、计算每个封装段中的光子数ci,其中:i=1,2,…,Nb;
步骤1.3、通过归一化光子数,得到表达式1)的折叠轮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6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解耦式单向皮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