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01047.0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2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F-C.B.冯丘默恩-林登斯杰纳;C.尼;M.卡克;S.保克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9/00 | 分类号: | F01N9/00;F01N11/00;F01N3/3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废气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的方法和装置,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的方法,该出口部与废气设备相连接。在此在废气设备中布置至少一个催化器。此外设置次级空气系统,利用其可将次级空气在内燃机的出口部的下游和催化器的上游的导入部位处带入到废气设备的废气通道中。在导入部位的下游和催化器的上游的废气通道中布置第一氧传感器。设置成内燃机紧邻在其启动后以欠化学计量的燃烧空气比运行,且次级空气被带入到在内燃机的出口部的下游和在第一氧传感器的上游的废气设备的废气通道中。废气混合λ通过第一氧传感器测定且调准化学计量的废气混合λ,其中次级空气量保持恒定且燃料量如此匹配,使得实现化学计量的废气混合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及未来变得越来越严格的废气法规对发动机的未处理排放和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提出高的要求。在此,对于紧邻在内燃机的冷启动之后的时间段在排放方面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该阶段中,废气后处理部件应尽可能快速地加热到其运行温度上,以便于实现有效的废气后处理。在汽油发动机的情况中,尤其靠近马达的三元催化器的加热对于机动车的排放是决定性的。由现有技术已知带有次级空气系统的内燃机,在其中为了加热三元催化器将次级空气带入到内燃机的出口部下游和三元催化器上游的废气设备中。
由文件DE 103 38 935 A1已知一种带有催化器系统的内燃机,在其中在内燃机的热运行阶段期间为了加热催化器系统将次级空气带入到废气设备中。在此设置成,至少在热运行阶段期间测定供应给内燃机的燃烧室的空气质量流和次级空气质量流,并且根据这些质量流调整内燃机的燃烧空气比。
由文件DE 10 2016 218 818 A1已知带有废气设备和次级空气系统的内燃机。在此,提出用于调节内燃机的方法,在其中测定借助于次级空气泵带入到废气系统中的次级空气量,并且传递到发动机控制器处。在此,根据测定的次级空气量如此调整燃烧空气比,使得在废气系统中调整规定的废气空气比。
由文件EP 1 970 546 A1已知用于内燃机的废气系统。废气系统具有废气通道,其可与内燃机的出口部相连接。在废气系统中设置有第一催化器和第二催化器以及次级空气系统,利用其将次级空气在第一催化器下游和第二催化器上游导入到废气系统的废气通道中。
然而,已知的废气后处理系统的缺点在于,这些系统仅仅实现次级空气量的纯的预控制并且不具有用于恒定的次级空气量的调节系统。因此将未准确已知的空气量带入到废气设备中,其被外部周围环境条件所影响,并且由此在λ调节的情况中导致其不被有针对性地排放最佳地调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现在基于的任务是,提出用于废气后处理的方法,其相对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法进一步减少冷启动阶段中的排放。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用于带有至少一个燃烧室和与废气设备相连接的出口部的内燃机的废气后处理的方法来解决,其中在废气设备中布置有至少一个催化器,以及次级空气系统,利用其可将次级空气在出口部下游和催化器上游的导入部位处带入到废气设备的废气通道中,其中,在导入部位下游和催化器上游的废气通道中布置有第一氧传感器,包括如下步骤:
-启动内燃机,其中,内燃机紧邻在启动之后以欠化学计量的燃烧空气比来运行,
-将次级空气带入到在内燃机的出口部下游和第一氧传感器上游的废气设备的废气通道中,
-通过第一氧传感器测定废气混合λ,
-调准化学计量的废气混合λ,其中,
-在废气量与次级空气量之间的比例保持恒定,并且被带入到至少一个燃烧室中的燃料量如此匹配,使得实现化学计量的废气混合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1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