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脉冲整流的远程配电单元架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96601.0 | 申请日: | 201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4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华洁;屠俊杰;陈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4 | 分类号: | H02J3/04;H02J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顾俊超 |
地址: | 2011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脉冲 整流 远程 配电 单元 架构 | ||
本发明公开基于多脉冲整流的远程配电单元架构,包含有,一次汇流条;以及,远程配电单元,其具有多脉冲变压整流器、自耦变压器、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及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所述多脉冲变压整流器将来自所述一次汇流条的第一交流电压转换成第一直流电压并且输出至所述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所述自耦变压器将来自所述一次汇流条的第一交流电压转换成第二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至所述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远程配电单元直接从一次汇流条取电,省去二次电源汇流条,节约电路资源减少配电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配电领域,特别地是,基于多脉冲整流的远程配电单元架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负载的增加和多样化,航空供电系统已经由早期的28V低压直流电源系统发展到混合电源,即要求远程配电单元满足电气负载的要求可输出直流和交流两种电源。目前的飞机配电系统中具有一次汇流条,由航空发电机直接输出235V的三相交流电构成,而远程配电单元无法直接从一次汇流条取电,只能采用二次电源变换后的28V(或270V)直流和115V变频交流。
不难看出,现有的远程配电单元架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二次电源变换需采用传统的大容量变压整流器,绕组多,磁芯大,导致盘箱整体体积重量大。2.二次电能采用汇流条给远程配电集中式供电,耗费大量汇流条电路资源;3.二次配电的远程配电单元中,每一个配电通道都有一路功率电源进线。随着飞机机载负载数量增多,所需要的配电通道增加,功率输出线数量也随之增加。而且此部分线缆通常在飞机内铺设很长的距离,极大的增加了飞机重量。4.二次配电的远程配电单元的进线电压等级较低,一般为28V直流或者115V交流,限制了二次配电电网容量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远程配电单元无法直接从一次汇流条取电,因此提出新型的基于多脉冲整流的远程配电单元架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多脉冲整流的远程配电单元架构,包含有,
一次汇流条;以及,
远程配电单元,其具有多脉冲变压整流器、自耦变压器、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及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
其中,所述一次汇流条接所述多脉冲变压整流器的输入端,所述多脉冲变压整流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功率输入端,所述多脉冲变压整流器将来自所述一次汇流条的第一交流电压转换成第一直流电压并且输出至所述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所述直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功率输出端用于接直流电气负载;
其中,所述一次汇流条接所述自耦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自耦变压器的输出端接所述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功率输入端,所述自耦变压器将来自所述一次汇流条的第一交流电压转换成第二交流电压并且输出至所述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所述交流固态功率控制器的功率输出端用于接交流电气负载。
作为基于多脉冲整流的远程配电单元架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交流电压为235V交流,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为28V或270V直流,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为115V交流。
作为基于多脉冲整流的远程配电单元架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多脉冲变压整流器与所述自耦变压器共用原边绕组及磁芯。
作为基于多脉冲整流的远程配电单元架构的优选方案,还包含有,第一发电机、第二发电机及辅助电源,所述一次汇流条分别接所述第一发电机、所述第二发电机及所述辅助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远程配电单元直接从一次汇流条取电,省去二次电源汇流条,节约电路资源减少配电系统的体积和重量;2.多脉冲变压整流器和自耦变压器共用磁芯和原边绕组,提高绕组和磁芯的利用率,进一步减轻二次电源变换的设备重量;3.远程配电单元可以就近电气负载安装,其功率输出线大大缩短,节省大量线缆铺设的成本,也减轻飞机的重量;4.电源进线的电压等级高,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远程配电单元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96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