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型载货汽车多工况工作模式转换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30172.7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1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刚;周亚运;王一平;马兴伟;贾敏;苏雯博;杨建乐;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182 | 分类号: | B60W30/18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载货 汽车 工况 工作 模式 转换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型载货汽车多工况工作模式转换方法,该方法包括:设置并存储重型载货汽车的工作环境与工况的映射关系;设置并存储重型载货汽车工况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获取重型载货汽车的当前工作环境,并根据所述当前工作环境查找对应工况,启动所述对应工况的匹配工作模式;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上述方法的系统,解决了现有重型载货汽车工作模式控制简单的问题,适应重型载货汽车多工况变化的要求,满足驾驶员对工况的控制处理,同时保证了控制的精准,提高了驾驶自动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载货汽车多工况工作模式转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重型载货汽车的使用率逐渐上升,处于对汽车驾驶的精准把控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于重型载货汽车的多工况的工作模式更加重视。
目前重型载货汽车大部分采用限制发动机扭矩及功率的方式实现所谓多工作模式,但是目前重型载货汽车一般要经过长途运行,经过不同的路段和地区,载货的重量对于汽车工作模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上述方式并没有按照实际工况需求对重型载货汽车进行控制,即没有考虑到装载情况、地区情况和道路情况,以至于车辆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方面表现一般;还有只是区分动力模式和经济模式,区分方法过于简单,并不能适应车辆工况的复杂性以及司机需求的多样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型载货汽车多工况工作模式转换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型载货汽车多工况工作模式转换方法,包括:
设置并存储重型载货汽车的工作环境与工况的映射关系;
设置并存储重型载货汽车工况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
获取重型载货汽车的当前工作环境,并根据所述当前工作环境查找对应工况,启动所述对应工况的匹配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环境包括:装载情况、地区情况和道路情况;所述装载情况包括:重载、半载和空载;所述地区情况包括:平原和山区;所述道路情况包括:高速公路和国道;所述工作环境数据来源于汽车导航。
进一步的,所述工况为重载平原高速公路工况、重载平原国道工况、重载山区高速公路工况、重载山区国道工况、半载平原高速公路工况、半载平原国道工况、半载山区高速公路工况、半载山区国道工况、空载平原高速公路工况、空载平原国道工况、空载山区高速公路工况和空载山区国道工况。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缓转弯缓油门高速模式,缓转弯缓油门低速模式、缓转弯急油门高速模式、缓转弯急油门低速模式、急转弯缓油门高速模式,急转弯缓油门低速模式、急转弯急油门高速模式和急转弯急油门低速模式;所述工作模式通过程序控制汽车的发动机ECU和变速器TCU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工况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包括:重载平原高速公路工况和半载平原高速公路工况对应缓转弯急油门高速模式,重载平原国道工况和半载平原国道工况对应缓转弯急油门低速模式,重载山区高速公路工况和半载山区高速公路工况对应缓转弯缓油门高速模式,重载山区国道工况和半载山区国道工况对应缓转弯缓油门低速模式,空载平原高速公路工况对应急转弯急油门高速模式,空载平原国道工况对应急转弯急油门低速模式、空载山区高速公路工况对应急转弯缓油门高速模式,空载山区国道工况对应急转弯缓油门低速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工作环境查找对应工况,启动所述对应工况的匹配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方法:
开启汽车的多工况工作模式,从导航仪获取车辆所处工作环境;
根据所述当前工作环境匹配对应工况,将确定的工况发送给整车控制器VCU;
整车控制器VCU分析当前工况,在接收到油门信号时,控制发动机ECU和变速器TCU启动相应的工作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0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