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簧片的柔性结构及具有其的蛇形臂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26734.0 | 申请日: | 2019-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0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裴旭;葛广昊;潘杰;曹晟阁;李国鑫;于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06 | 分类号: | B25J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于鹏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簧片 柔性 结构 具有 蛇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簧片的柔性结构及具有其的蛇形臂,包括柔性单元;所述柔性单元包括基础、以及固连于所述基础内的支撑架;所述基础分为上基础分体和下基础分体;所述支撑架分为第一支撑架和两个第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之间具有簧片;相邻支撑架通过所述簧片连为一体。本发明的柔性结构单段的弯曲角度在各个关节间分布均匀,虚拟转心的存在可消除关节绳索盘对最终弧线的影响;一体化加工,减小装配误差,与纯软体/纯柔性机器人相比,大大增加了其轴向抗压能力,增强了末端负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检修/航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簧片的柔性结构及具有其的蛇形臂。
背景技术
在航空检测、维修领域中,受限空间环境作业一直是个难题。以飞机的检测维修为例,统计表明,飞机维修费用要占直接运营成本的10%~20%;其中,发动机维修成本更是占到飞机维修成本的1/3。以飞机平均20年的寿命周期计算,维修费可达到飞机购买价格的50%~120%。在制造领域,机器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而在航空检测和维修领域目前大部分工作仍靠人工来完成,对于一些人无法到达的位置甚至需要拆卸部分结构,这样会增加工作周期,降低利润。所以,航空检测与维修领域亟待相关机器人技术的革新,以降低劳动成本、缩短周期。由于飞机内部的环境相对复杂,所以对机器人的要求较为特殊:
1)要求机器人具有通过狭长空间的能力;
2)要求机器人的自由度高,且末端位姿确定可控,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3)要求机器人不会对工作环境产生破坏,具有一定交互安全性。
针对这样的技术要求,近年来连续体机器人的产生和发展,为应用于航空领域维修和检测的技术革新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连续体机器人具有长径比大、自由度多、运动灵活、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点。可以完成狭窄空间(如机翼内腔)的质量检测、吸屑、标准件紧固、去毛刺、异物清除等多种维修任务。
现有技术中,连续体机器人产业中较为著名的OC robotics公司,推出的刚性蛇形臂具有11个关节,可在3米多范围内、累计达到超过225°弯度;能够穿过杂乱的环境进行工作,是目前可用于航空检修的一款较为成功的产品。
而现有技术中的刚性蛇形臂机器人具有以下技术缺陷:
1.刚性机械臂在控制出现偏差的时候容易和环境发生碰撞,在无缓冲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蛇形臂本体造成损坏。
2.零件较多,加工的精度误差和装配误差都会累积成较大的控制误差。
3.每个运动单元需要单独驱动,驱动系统复杂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进入狭小空间环境的、基于簧片的柔性结构及具有其的蛇形臂机器人,以代替人工进入飞机内部进行检测维修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基于簧片的柔性结构,该柔性结构包括:
柔性单元;
所述柔性单元包括基础、以及固连于所述基础内的支撑架;
所述基础包括上基础分体和下基础分体;
所述上基础分体和下基础分体通过所述支撑架连为一体;
所述支撑架分为第一支撑架和两个第二支撑架;
所述第一支撑架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架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与所述上基础分体固连、第一支撑架的下端与所述下基础分体分离;
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两侧,且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与所述下基础分体固连、第二支撑架的上端与所述上基础分体分离;
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具有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6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