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8850.8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3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久田幸平;大竹和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B60R19/26;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李奕伯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结构 | ||
一种车辆的结构,其包括后纵梁、碰撞吸能盒以及保险杠加强件。所述后纵梁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以所述后纵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式延伸。所述碰撞吸能盒通过所述车辆的压缩而塑性变形。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设置有帽子状的开放截面,在所述开放截面处,相对于所述车辆向外凹陷的凹陷部设置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内表面中。所述凹陷部的开放端部在所述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所述后纵梁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以及所述碰撞吸能盒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038756号(JP 2007-038756A)中公开有车辆的结构,在所述车辆的结构中,碰撞吸能盒的一端附接至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梁中的每个的一端,并且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的两端部中的每个附接至碰撞吸能盒的另一端。根据该构造,当碰撞负荷从车辆外侧输入至保险杠加强件时,由于从保险杠加强件传递的负荷,碰撞吸能盒通过压缩而塑性变形,并且在碰撞时吸收能量。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当碰撞负荷从车辆外侧输入至保险杠加强件时,依据碰撞的区域,保险杠加强件可以绕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轴线旋转。在该情况下,保险杠加强件的起初用作反作用力表面的区域倾斜,所以可能影响碰撞能量传递至碰撞吸能盒所通过的路径。
特别地,在车辆的前部或者后部的偏置碰撞时,碰撞负荷主要输入至保险杠加强件在保险杠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因此,在碰撞侧碰撞吸能盒通过压缩而能够塑性变形,但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负荷不太可能传递至碰撞吸能盒。结果,可能使碰撞时的能量吸收性能恶化。
鉴于上述事实,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结构,其能够在车辆的前部或者后部的碰撞时有效地将输入至保险杠加强件的碰撞负荷传递至碰撞吸能盒。
本发明的方案涉及车辆的结构,其配备有纵梁、碰撞吸能盒以及保险杠加强件。所述纵梁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部或后部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每个处,并且以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式延伸。所述碰撞吸能盒采取筒状的形状。所述碰撞吸能盒的一端固定至所述纵梁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外端部处。所述碰撞吸能盒以所述碰撞吸能盒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式布置。而且,所述碰撞吸能盒构造为由于沿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向内的碰撞负荷的输入而沿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通过压缩而塑性变形。在所述碰撞吸能盒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外端部侧处,所述保险杠加强件以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所述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式布置。所述碰撞吸能盒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内侧。所述保险杠加强件设置有帽子状的开放截面,在所述开放截面处,相对于所述车辆向外凹陷的凹陷部设置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内表面中。此外,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所述凹陷部的开放端部在所述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纵梁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而且,所述凹陷部的所述开放端部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竖直方向上的所述尺寸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碰撞吸能盒在所述车辆的所述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上述车辆的结构,在车辆的前部或后部的碰撞时,碰撞负荷从车辆外侧输入至保险杠加强件。
在此应当注意的是,相对于车辆向外凹陷的凹陷部设置在保险杠加强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内表面中。此外,凹陷部的开放端部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纵梁和碰撞吸能盒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在碰撞之后,在靠近保险杠加强件的碰撞区域的碰撞吸能盒沿车辆的纵向方向通过压缩而塑性变形之后,变形后的碰撞吸能盒的一端和变形后的纵梁的一端插入并装配到凹陷部中。因此,纵梁抑制了保险杠加强件旋转,并且能够维持保险杠加强件的本来的反作用力表面的位置。结果,例如,经由保险杠加强件,碰撞负荷有效地传递至与碰撞区域间隔开的碰撞吸能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88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