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车载辅助驾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0698.7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昕;冯立伟;李玉杰;张绍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R1/20 | 分类号: | B60R1/20;B60R1/30;B60W50/00;B60R11/04;B60R1/22;H04N23/11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车载 辅助 驾驶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模车载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中,将两种窗口安装到前壳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组件,便于安装、更换;将红外镜头和可见光镜头安装到同一个镜头支架上,也形成一个独立的组件;后端融合电路与保护后壳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组件。整机组合时只需要将三个独立的组件串联在一起即可,然后通过紧固螺钉锁紧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了。该结构布局形式优点在于,功能区域划分清晰、结构布局紧凑、装配件单、易于维护。本发明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大多数双模成像系统的结构布局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模车载辅助驾驶系统。
背景技术
双模车载辅助驾驶系统一般是由红外成像设备和可见光低照度成像设备组合在一起,通过后端的处理电路以及融合算法,将两种形式的图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能够在黑暗或能见度较差环境方便观察的实时图像,来方便驾驶员驾驶的系统。
其系统主要包括红外窗口、可见光窗口、红外镜头、可见光镜头、红外探测器、可见光探测器、红外处理电路、可见光处理电路、图像融合电路、支撑壳体等。由于系统所含部件较多、构成复杂,如何合理的对系统组件进行布局,是将结构优化设计的前提。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双模车载辅助驾驶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模车载辅助驾驶系统,所述双模车载辅助驾驶系统包括:红外窗口、可见光窗口、红外镜头、可见光镜头、红外探测器、可见光探测器、红外处理电路、可见光处理电路、图像融合电路、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
所述红外窗口、可见光窗口安装到前壳中;
在支撑壳体内部,所述红外窗口、可见光窗口各自的后端,分别设置红外镜头和可见光镜头;
在红外镜头后端依次设置红外探测器、红外处理电路;
在红外镜头后端依次设置可见光探测器、可见光处理电路;
在红外处理电路和可见光处理电路后端设置图像融合电路,所述图像融合电路设置于后壳上。
其中,所述红外窗口、可见光窗口用于在保证能量进入系统的同时还对光学镜头起到保护作用。
其中,所述红外窗口、可见光窗口安装到前壳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第一组件。
其中,由于涉及到图像融合,需要保证两模成像系统的光学同轴精度,结构布局时采用了一体式镜头支架,将红外镜头和可见光镜头安装到同一个镜头支架上,后端布置红外探测器、红外处理电路以及可见光探测器、可见光处理电路;这样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两模成像系统的光学同轴度,同时该部分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第二组件。
其中,所述图像融合电路设置于后壳上,与后壳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第三组件。
其中,所述系统整机组合时,只需要将所述三个独立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串联在一起即可。
其中,所述三个独立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通过紧固螺钉锁紧,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其中,所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功能区域划分清晰、结构布局紧凑、装配简单、易于维护。
其中,所述前壳上开设有第一开窗,所述第一开窗的尺寸与所述红外窗口相匹配。
其中,所述前壳上开设有第二开窗,所述第二开窗的尺寸与所述可见光窗口相匹配。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06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云台大角度回转限位结构
- 下一篇:电容器镍电镀液及电镀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