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失效预警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83913.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1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58/12;B60L3/00;B60L58/24;B60K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刘沁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失效 预警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失效预警系统及方法,包括:与动力电池连接的电池管理系统,与动力电池连接的车载T‑BOX;与车载T‑BOX连接的云服务器;与云服务器连接的监控平台;与车载T‑BOX连接的车载报警装置;电池管理系统获取动力电池的运行参数后发送给车载T‑BOX;车载T‑BOX发送给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根据运行参数和动力电池失效标准分析动力电池是否存在失效风险;当动力电池存在失效风险,向监控平台和车载T‑BOX发送包含失效原因和对应处理措施的第一预警信息;车载T‑BOX根据第一预警信息启动车载报警装置进行预警提示;监控平台根据第一预警信息启动对应的报警装置进行预警提示;实现了从多方面对动力电池失效进行预警提示,更加及时和准确得为车主提供解决措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失效预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势,广泛的应用于电动车上。由于乘用车车载空间有限,为了提升续航里程,动力电池的能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更高比能量意味着其失控释放的能量更集中,造成的人员或财产损失就越大。因此,动力电池失控的是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CN 201710145890.9的专利给出了一种通过动力电池温度变化率判断电池失效的方法,并通过切断主继电器防止热失控。但是该方案的覆盖工况有限,且没有早期预警。申请号为CN 201810122868.7的专利给出了一种基于热失控模型的热失控判断方法,但是其主要用于动力电池设计,不适用于实时监测。申请号为CN 201810400715.4的专利在动力电池中加入了一套应力测试系统,能够快速检测电池因热失效导致的应力变化,但这会导致成本和电池PACK结构复杂度的增加,且没有早期预警。
所以,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很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动力电池失效进行预警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失效预警系统及方法,用以实现对动力电池失效进行预警,更加及时和准确得为车主提供解决措施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失效预警系统,包括与动力电池连接的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的车载T-BOX;与所述车载T-BOX通信连接的云服务器;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的监控平台;与所述车载T-BOX连接的车载报警装置;与所述云服务器连接的用户终端;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运行参数;所述车载T-BOX用于接收所述运行参数并发送给所述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分析所述动力电池是否存在失效风险;若所述动力电池存在失效风险,则确认失效原因并向所述监控平台和用户终端发送包含失效原因和对应处理措施的第一预警信息;所述车载T-BOX接收到所述第一预警信息后启动所述车载报警装置进行预警提示;所述监控平台接收到所述第一预警信息后启动对应的报警装置进行预警提示。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电动车上的电池管理系统实时获取动力电池的运行参数,然后将该运行参数发送给车载T-BOX;车载T-BOX接收到该运行参数后发送给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对该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确认动力电池是否存在失效风险;若动力电池存在失效风险,云服务器在确认失效原因后向监控平台发送包含失效原因和对应处理措施的第一预警信息;车载T-BOX接收到第一预警信息后启动车载报警装置进行预警提示;监控平台接收到第一预警信息后启动对应的报警装置进行预警提示。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动力电池失效进行预警,还可以针对失效原因提供对应的处理措施,准确及时地解决失效问题,降低了动力电池失效所造成的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平台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声光报警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预警信息,并在所述显示器上进行文字提示;同时启动所述声光报警器进行预警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83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