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起步防碾压预警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78632.6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9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孔慧芳;胡杰;冯超;张晓雪;房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5/00 | 分类号: | B60Q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起步 碾压 预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起步防碾压预警方法及系统,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车门开启检测装置、车辆底盘检测装置、车辆前后方向检测装置、安全提醒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是否有驾驶员上车和车辆底盘下区域的生命体信息,并根据检测结果控制安全提醒装置;当车辆发动机点火时,同时启动车辆前后方向检测装置对车辆前后方生命体信息进行检测,并根据生命体与所述车辆之间的距离划分危险等级,结合车辆运行状态做出不同等级的安全预警。本发明能够有效的预防车辆起步过程中对车辆底盘和前后方生命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保障车辆起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起步防碾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代步工具,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汽车安全问题成为广大驾驶员和行人备受关注的问题。车辆起步作为车辆驾驶的第一个环节,其起步安全是驾驶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车辆起步前,驾驶员应该检查车辆底盘和周边有没有人及小动物,确定安全后再进入车内点火起步。但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很少有驾驶员能做到这一点,这也造成了不少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车辆起步安全预警方法及装置》针对支持V2X技术的本地车辆,基于路边单元,获取本地车辆位置信息在,在车辆起步时,根据周边交通状况给出起步安全预警。但是此方法,受限于车辆与路边单元的通信,不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下的车辆,并且该方法在对车辆底盘等隐蔽区域的检测存在不足。
因此,如果有一种能够在车辆起步过程中对车辆底盘和车辆周边生命体进行检测并做出警示提醒技术,就能有效避免行人和小动物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在车辆起步过程中对车辆底盘和周边生命体进行检测并做出警示提醒和主动防碾压的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起步防碾压预警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起步防碾压预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车门开启检测装置、车辆底盘检测装置、车辆前后方向检测装置、安全提醒装置、CAN通信模块、主控单元;其中车门开启检测装置与主控单元单向连接,车辆底盘检测装置与主控单元双向连接,车辆前后方向检测装置与主控单元双向连接,安全提醒装置与主控单元单向连接,CAN通信模块与主控单元双向连接;
所述车门开启检测装置安装于左前车门用于检测左前车门的开启,并将信号发送给主控单元,用于判定是否有驾驶员上车;
所述车辆底盘检测装置安装在车辆底盘用于检测底盘下区域内的生命体信息,并将检测到的生命体信息发送给主控单元;若检测到生命体信息,主控单元控制安全提醒装置做出警示提醒;若未检测到生命体信息,安全提醒装置不动作;
所述车辆前后方向检测装置在车辆点火后启动;车辆前后方向检测装置包括前方检测装置和后方检测装置;所述前方检测装置和后方检测装置分别安装在车辆前后方用于检测车辆前方、后方的生命体信息,并将检测到的生命体信息发送给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根据检测到的生命体信息对生命体所处区域的危险等级进行划分,并根据危险等级控制安全提醒装置做出不同等级的警示提醒;
所述CAN通信模块搭载于车辆CAN网络上,用于读取车辆运行基本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于主控单元;所述的车辆运行基本信息包括车辆的发动机点火情况、车辆档位情况。
优选地,所述的车门开启检测装置包括一个闭锁器,安装于车辆左前车门。
优选地,所述的车辆底盘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生命体检测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车辆底盘两端,范围覆盖整个底盘区域。
优选地,所述前方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生命体检测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前保险杆两端;后方检测装置包括两个生命体检测传感器,安装在车辆后保险杆两端;车辆前后方向检测装置范围覆盖车辆前后方扇形区域。
优选地,所述的安全提醒装置内置驱动电路进行驱动并触发扬声器进行报警,其报警等级包括Ⅰ级警报、Ⅱ级警报、Ⅲ级警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86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