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标定的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0921.5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3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明;钟祥麟;李振国;甄旭东;关志伟;郑雪龙;李梦涵;任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12211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正律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罐 标定 脱附 可调压力 控制策略 电磁阀 稳压箱 碳氢 油箱 进气口连接 浓度检测仪 试验装置 控制器 出气口 真空泵 真空泵抽气口 污染物排放 出口连接 浓度检测 一端连接 大气口 脱附口 整车 汽车 加油 油气 进口 试验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标定的试验装置,包括控制器、油箱、活性炭罐及碳氢浓度检测仪;油箱的出气口与活性炭罐的油气进气口连接,活性炭罐的脱附口连接电磁阀的一端,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箱进口,稳压箱出口连接可调压力真空泵抽气口;碳氢浓度检测仪的进气口连接活性炭罐的大气口或可调压力真空泵的出气口。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标定的试验装置配合使用控制器、油箱、活性炭罐、电磁阀、碳氢浓度检测仪、稳压箱及可调压力真空泵;可以实现快速独立完成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的标定,无需进行整车的加油污染物排放试验,缩短活性炭罐设计开发以及脱附标定的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标定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加油过程中会有大量燃油蒸气从加油口排出,形成碳氢污染物排放。国VI排放标准中专门新增了VII型试验(即加油污染物排放试验)来控制加油污染物排放,并规定单车加油排放低于0.05g/test,现有国V燃油系统难以满足要求。对于加油排放的控制目前倾向于增加车载加油油气回收装置,其工作原理在于,汽车加油过程中,燃油不断流入燃油箱,液面升高不断挤压油箱内的气体,油箱内部气体压力升高,同时由于汽油自身的挥发性以及汽油的流动,油箱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汽油蒸气,油箱内产生的汽油蒸气通过油箱出气口进入活性炭罐,被活性炭罐内的活性炭吸附,防止汽油蒸汽泄漏到大气当中,减少碳氢污染物的排放。车辆运转时,连接炭罐和发动机的脱附管路上的脱附电磁阀,将会依照预先设定的控制策略开启,在进气歧管真空压力的作用下,空气从炭罐大气口被吸入,气体流过炭罐的同时带走活性炭吸附的油气,经过脱附口流出炭罐,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最终进入发动机气缸烧掉,这样活性炭罐得到了脱附吹扫,重新恢复吸附工作能力。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于炭罐脱附控制策略的标定,需要将炭罐以及电磁阀安装到整车上,并让发动机真实运行,完成炭罐脱附。由于没有监控装置无法直接得知炭罐脱附是否完成,以及何时完成,只能通过加油污染物排放试验检验炭罐的吸附效果,来判断脱附是否满足要求,存在着标定步骤繁琐、试验周期长以及试验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汽车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标定的试验装置,配合使用控制器、油箱、活性炭罐、电磁阀、碳氢浓度检测仪、稳压箱及可调压力真空泵;可以实现快速独立完成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的标定,无需进行整车的加油污染物排放试验,缩短活性炭罐设计开发以及脱附标定的周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汽车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标定的试验装置,包括控制器、油箱、活性炭罐及碳氢浓度检测仪;油箱的出气口与活性炭罐的油气进气口连接,活性炭罐的脱附口连接电磁阀的一端,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箱进口,稳压箱出口连接可调压力真空泵抽气口;碳氢浓度检测仪的进气口连接活性炭罐的大气口或可调压力真空泵的出气口;稳压箱内设有稳压箱压力传感器;电磁阀控制端、可调压力真空泵控制端、稳压箱压力传感器信号端及碳氢浓度检测仪信号端均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控制器分别连接环境温度传感器及环境压力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是中控机或PLC控制器。
进一步的,油箱上设有加油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标定的试验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标定的试验装置,配合使用控制器、油箱、活性炭罐、电磁阀、碳氢浓度检测仪、稳压箱及可调压力真空泵,可以实现快速独立完成活性炭罐脱附控制策略的标定,无需进行整车的加油污染物排放试验,缩短活性炭罐设计开发以及脱附标定的周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09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