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负载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的祛皱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9820.6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7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温新国;张敏敏;冯家颖;陈航平;杨思超;任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济薇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73 | 分类号: | A61K8/73;A61K8/34;A61K8/65;A61K8/67;A61K8/86;A61K8/49;A61K8/37;A61K8/81;A61K8/55;A61K8/02;A61Q19/08;A61Q19/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曾银凤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大分子 透明 钠盐 颗粒 祛皱微针贴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负载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的祛皱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该祛皱微针贴片包括针体和基底,所述针体由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乙醇水溶液、小分子物质和载体材料制备而成,所述基底由可降解材料制备而成;所述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的分子量为1500KDa‑3000KDa;所述小分子物质由水解胶原、四氢甲基嘧啶羧酸、生育酚乙酸酯、抗坏血酸磷酸酯镁、聚乙二醇和柠檬酸三乙酯组成;所述载体材料选自甘油、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和葡聚糖中的至少一种。该祛皱微针贴片具有较高的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负载量,祛皱效果好。
发明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负载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的祛皱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或自身影响,形成游离自由基,游离自由基会破坏正常细胞膜组织内的胶原蛋白及活性物质,使得皮肤真皮层胶原蛋白含量逐渐减少,保水度降低。同时,网状支撑体亦会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当真皮层的弹性与保水度降低时,皮肤会失去弹性并变薄老化,表皮即形成松垮的皱纹。针对皱纹常见的改善方法有直接注射填充法、多肽类细胞因子刺激皮肤内胶原蛋白的合成、手术干预整容技术、常规的膏霜乳类护理祛皱产品。
目前,通过注射大分子透明质酸类产品市面应用较广且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见效快,但其具体实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便利性较差,需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或美容院进行。多肽类细胞因子类产品造价高,成本大,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手术整容同样存在高风险,且副作用高。而大多数祛皱产品为膏、霜、乳类,使用时由于皮肤屏障的影响,阻断了大分子透明质酸类物质以及大部分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使得美容效果极低,且浪费原料资源。
微针产品作为新型的制剂孵化产品由于可以穿透皮肤表皮层将有效成分直接运输至真皮层,并且具有痛感低等优点,具备良好的优势。但是目前大部分微针虽然均添加大比例的透明质酸及其钠盐类原料,但多以小分子透明质酸及其钠盐为主,其祛皱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负载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的祛皱微针贴片,该微针贴片具有很好的祛皱效果。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负载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的祛皱微针贴片,包括针体和基底,所述针体由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乙醇水溶液、小分子物质和载体材料制备而成,所述基底由可降解材料制备而成;
所述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的分子量为1500KDa-3000KDa;
所述小分子物质由水解胶原、四氢甲基嘧啶羧酸、生育酚乙酸酯、抗坏血酸磷酸酯镁、聚乙二醇和柠檬酸三乙酯组成;
所述载体材料选自甘油、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和葡聚糖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5%-9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0%-9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乙醇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8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大分子透明质酸和/或其钠盐颗粒的分子量为1500KDa-2000KDa。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小分子物质由以下组分组成:水解胶原35%-40%、四氢甲基嘧啶羧酸10%-20%、生育酚乙酸酯20%-25%、抗坏血酸磷酸酯镁20%-25%、聚乙二醇4001%-3%、柠檬酸三乙酯1%-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材料为聚维酮。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材料由质量比为8-10:1的聚维酮K30和聚维酮K90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济薇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济薇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 下一篇:一种降低气流式干燥叶丝过程中结团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