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智能省油开关的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9675.1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7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夏舜午;李振华;孙显航;严兵;刘伟;袁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1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开关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智能省油开关的控制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车辆电子控制单元(3)上电,启动发动机,进入重载状态;步骤2:判断油门踏板是否进入油门深踏状态,若是则车辆保持重载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3;步骤3:判断省油功能是否失效,若是则进入重载状态并返回步骤2,若否则执行步骤4;步骤4:判断档位切换条件标志位置0且发动机低温启动标志位置0且PTO标志位置0是否满足,若是则保持前一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5;步骤5:多态开关调节生效;步骤6:扭矩油量转换模块(36)输出限扭档位并返回步骤,采用本发明能实现在不同的发动机运行工况下协调和控制输出扭矩,达到最佳的省油效果,同时确保行车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控制系统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智能省油开关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多态开关一般用于选择发动机的功率曲线,根据车辆的负载情况或路况,选择不同的功率曲线,例如空载时选择较低的功率曲线,重载时选择较高的功率曲线,从而达到省油减排的目的;多态开关限扭有四个档位:分别为空载(0档)、轻载(1档)、中载(2档)和重载(3档)。多态开关也可采用双扭矩开关替代,用于在车辆重载时使发动机输出大扭矩,轻载时输出小扭矩,以优化发动机运行工况,降低油耗水平;双扭矩开关限扭复用多态开关限扭档位的轻载(1档)和重载(3档)两个档位。
在现有技术的车辆中,通常根据不同整车厂的需求,在同一辆车上只会安装其中一种开关,一般根据厂家的需求确定,并需要为不同厂家配备不同版本的ECU软件,以满足开关的控制要求,而不同版本的ECU软件不仅缺乏平台的通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汽车的生产,随着用户对车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仅安装一种开关对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输出扭矩的调节效果不佳,也无法达到更好的省油效果,车辆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智能省油开关的控制系统及方法,能在不同的发动机运行工况下协调和控制输出扭矩,达到最佳的省油效果,同时确保行车的安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用智能省油开关的控制系统,包括双扭矩开关、多态开关和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双扭矩开关包括轻载和重载两个档位,多态开关包括空载、轻载、中载和重载四个档位;
所述的车辆电子控制单元内集成了档位切换条件模块、双扭矩开关档位识别模块、多态开关档位识别模块、多态/双扭矩档位协调模块和扭矩油量转换模块;档位切换条件模块采集档位切换信号;双扭矩开关与双扭矩档位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多态开关与多态开关档位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档位切换条件模块、双扭矩开关档位识别模块和多态开关档位识别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多态/双扭矩档位协调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多态/双扭矩档位协调模块的输出端与扭矩油量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扭矩油量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发动机。
所述的档位切换信号包括车速信号、油门踏板开度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和发动机循环喷油量信号。
所述的车辆电子控制单元还包括开关功能失效模块,开关功能失效模块采集油门踏板故障信号和车速故障信号,开关功能失效模块的输出端与多态/双扭矩档位协调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一种车用智能省油开关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车辆电子控制单元上电初始化,启动发动机,车辆进入重载状态;
步骤2:判断油门踏板是否进入油门深踏状态,若是,则车辆保持重载状态,直至油门踏板退出油门深踏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3;
步骤3: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档位切换条件模块采集档位切换信号、水温信号、取力器信号、开关功能失效信号,并判断省油功能是否失效,若是,则车辆进入重载状态,并返回步骤2,若否,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判断档位切换条件标志位置0且发动机低温启动标志位置0且PTO标志位置0是否满足,若是,则发动机输出扭矩保持前一状态不变,若否,则执行步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9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